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的改进

发布日期:2014-10-08 07:43:03 浏览次数:1600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为提高其手术质量和效率,我院2000年1月~2008年6月对36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部分手术过程进行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0例,男343例,女17例;年龄7个月~9岁,平均4.5岁,单侧331例,双侧29例;嵌顿疝22例,均复位后再行手术。本组均为择期手术。

1.2.1 切口:取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0~1.5cm以皮纹做1.0~1.5cm切口,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至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过程中注意不要牵拉以防止移位。如皮下脂肪较厚,无合适拉钩,显露腹外斜肌腱膜困难,可钳夹提起腹外斜肌腱膜,剪开1cm,显露腹股沟管。

1.2.2 疝囊处理:于精索前内侧钝性分离提睾肌,寻找疝囊并横断,提起近侧断端,一并横行钳夹,防止分点提拉因受力不均使疝囊纵向裂开,分离至内环口上0.5~1.0cm,钳夹结扎,结扎线外侧0.3~0.5cm再次结扎,切除多余疝囊,近端疝囊颈即缩回内环口上方,远侧断端彻底止血。

1.2.3 关闭创口:向下牵拉睾丸,同时将精索放回提睾肌内,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对合皮肤,胶带条固定。

1.3 结果 360例共389处手术,手术时间9~30min,平均15min。无神经、血管及输精管损伤,无阴囊血肿、积液及切口感染。术后随访3~6个月,无复发及睾丸萎缩

2.1 入路选择 小儿腹股沟斜疝主要病因是腹膜鞘突未闭或闭锁不全,做疝囊高位结扎即可达到手术目的。传统手术方法做腹股沟斜切口完全打开腹股沟管,切口大、创伤大、手术时间长,近年来对于手术方式有了许多的改进,包括腹腔镜手术及经内环口、外环口、阴囊等入路方式,各有优缺点。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而隐蔽等优点,但对设备条件及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同时气腹对全身的影响及手术路径经过腹腔对腹腔脏器的影响也需要考虑。经外环口不需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操作层次少,阴囊切口入路在此基础上切口更加隐蔽,两处切口皮下脂肪较薄,到达精索的层次简化,但需要游离较多的疝囊,虽未打开腹外斜肌腱膜,但操作路径经过全部腹股沟管,损伤精索及阴囊血肿积液的可能性加大,同时高位结扎的难度增大。采取内环口路径符合高位结扎手术切口的基本原则,即靠近操作部位、简化操作层次,但对于较肥胖的患儿,小切口操作易发生移位及剪开腹外斜肌腱膜有困难,故做切口时注意原位切开,防止因牵拉深层进入腹直肌鞘或腹股沟韧带下方,打开腹外斜肌腱膜时采取提起切开的方法,可以减少小、深切口的操作不便,提高操作的可靠性,避免损伤深层组织。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