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方法
腺病毒性肠炎的病因
肠腺病毒是指腺病毒40及41型,这两种病毒的形态与普通腺病毒一样,直径70~80nm,核心部分40~45nm,内含双链直线形DNA,核心有衣壳;无脂性包膜。主要侵袭小肠引起胃肠炎而得其名。
腺病毒肠炎患儿血清电解质紊乱主要以低钾、低钠、高氯及低钙为主。在治疗中可针对上述特点予以纠正。腺病毒性肠炎患儿出现低钾血症者占19.6%,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22.8%,高氯血症发生率最高为25.0%。毒性肠炎患儿大便中氯离子含量相对低于钠离子和钾离子。低钙血症多发生于脱水患儿中,且脱水程度越重,低钙血症程度越重。
肠腺病毒主要感染的部位是空肠和回肠。其特点是,肠黏膜上皮细胞绒毛变短、细胞变性、变小、溶解。而且常常导致小肠吸收功能障碍,引起渗透压性腹泻。
腺病毒性肠炎的症状
1、腺病毒性肠炎大多数由病毒性肠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是无症状的。
2、在有症状的感染中,潜伏期3~10天,多为7天。患儿以腹泻为主要表现,每日数次至十次,稀水样便,粪便很少含有粘液和血液。婴儿及年幼儿童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可发生严重水样腹泻,持续5-7天,可导致等渗性脱水。成人患者亦可有发热,头痛,肌痛。腺病毒性胃肠炎的特点是腹泻持续1-2周。罹患的婴儿及儿童可有轻度呕吐,典型者可在腹泻发生后1-2天开始。约50%患者发生低热。部分患儿可同时有鼻炎、咽炎、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6%有肺炎表现。
腺病毒性肠炎的诊断
腺病毒性肠炎的检查化验
1、常规检查,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多数正常少数略为增多,细胞分类中可有淋巴细胞增加粪便检查:外观为黄色水样稀便,无黏液脓血,镜检多无异常。
电子显微镜检测粪便中的病毒:电子显微镜通过典型形态的观察作出特异性诊断 其阳性率可达90%。本法快速准确,但设备昂贵,操作要求高,故多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