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假膜性肠炎怎么治疗

发布日期:2014-10-14 19:11:45 浏览次数:1595

本病发病急骤,一般发生在腹部大手术后并应用抗生素的患者,最早可出现在开始用药后数小时至两天之内,最晚可于停药后3周内发病,一般在用药4~6天出现,发病时突感发烧不适,腹痛,有时腹痛很剧烈,似急腹症恶心腹胀腹泻,腹泻可分两型:一为大量绿色水样便,可类似霍乱,每天在便量4000~5000ml,致使体液大量丢失,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再由细菌霉素和坏死组织霉素的吸收而致代谢性中毒,患者往往出现休克,此时可有少尿,甚至明功能不全的表现,另一型为黄绿色粘液便,每天3~4次,多至10余次,量少,部分有血便,少数排出斑块状伪膜,即所谓管型伪膜或结肠管型伪膜,腹泻一般在停药后5~8天即停止 ,个别可持续2~3周,甚至两个月,严重者有毒血症,由于细菌霉素的吸收导致发烧,甚至高烧,心动过速,全身软弱,部分患者有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嗜睡等,个别病例可发生中毒性休克,甚至产生中毒性巨结肠症,麻痹肠穿孔

1,霉热炽盛型:因湿热较重,调治失宜,湿热蕴毒,以致湿霉热邪互结,壅滞中焦,清浊不分,泄泻无度,霉热入于血分,症见高热,烦渴,衄血,尿短赤,倾泻暴注,下痢色清或蛋花样稀便,甚则热闭于内,耗精灼液,四肢逆冷,神志昏糊,舌质红,脉弦数或细数。

2,热盛阴耗型:因患者素体阴亏,或于产后,术后气血两伤,湿霉热邪久羁,阴血耗伤,又因大泻之后多亡阴,致使阴虚之体日衰,毒热之象日著,正虚而邪实,病情危笃,症见高热不良日晡潮热口干欲饮或不欲饮,颧红,五心烦热,尿短赤,便稀泄泻频作,舌质红,脉数

3,脾虚湿盛型:因素体脾虚,湿浊困脾,运化失职,水趋大肠,不能分别水谷,而成泻,再加湿浸淫,调治失宜,不但耗伤胃阴,而且损及脾阳,以致脾虚湿盛,清浊不分,症见面色苍白,神疲懒言,食少纳呆,口渴不欲饮,或见畏寒怕冷,浮肿,腹泻,稀便频作,舌苔白,脉沉细。

4,脾肾虚衰,阳虚欲脱型:因倾泻无度,必多亡阴,阴竭则阳无依附,致使阴绝阳脱,症见形体消瘦,四肢逆冷,畏寒倦卧,腹胀腹痛,泄泻直下,肛门外翻,甚者舌倦囊缩,脉微欲绝。

假膜性肠炎要做哪些检查?以下就是有关假膜性肠炎要做的检查介绍:

㈠粪便检查:粪便在显微镜下见脓细胞和白细胞增多,隐血试验呈阳性,粪便涂片作革兰氏染色,可发现阳性球菌大量增多,而阴性杆菌减少,必要时作重复涂片检查以观察球,杆菌的比例变化,如有条件,可用双酶梭状芽胞杆菌抗霉素中和法测定粪便中有无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霉素的存在,不含细胞的粪便滤液在组织培养中产生的细胞霉素作用可由抗霉素来中和,可用以帮助确定诊断。

㈡血液生化检查:可见电解质紊乱,常有低钾,低钠及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要低于3%,白细胞计数可高达20109/L以上,且以中性细胞为主。

㈢组织学检查:粘膜上附着粘液,纤维素,坏死细胞及多核白细胞组成的伪膜,肠粘膜的炎症区有坏死,粘膜深层无破坏,但固有层中有多核白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血管腔内有血栓形成

㈣肛门镜,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直肠乙状结肠有多发性隆起的斑片或融合为大片的灰绿色褐色伪膜覆盖粘膜面,是本病的主要征象,严重者互相混合,伪膜邻近的粘膜可呈水肿,充血,触及易出血,也可见散在溃疡,伪膜性病变主要累及左侧结肠或全结肠,少数累及回盲部。

㈤X线检查:腹部X线平片无特殊发现,可显示肠麻痹或肠曲扩张,可见液平面,由于结肠水肿,可出现拇指样印迹,偶而可出现自发性巨结肠,钡剂X线,在早期或轻型患者无特殊改变,晚期和重病者,可见结肠蠕动增快,粘膜增厚,肠曲痉挛,扭曲,粘膜溃疡等,钡剂灌肠常可使病情加重,故一般不主张施行。

假膜性肠炎要做哪些鉴别诊断?临床上诊断假膜性肠炎,应注意与下列疾病相区别:

1,肠扭转肠套叠复位术后肠扭转或套叠造成肠管缺血,缺氧,在血循环改善后,由于毒素吸收出现高热及腹泻,有时需和假膜性肠炎鉴别,肠扭转或肠套叠复位术后出现的腹泻来自于肠道积存的内容物,腹泻的次数和量少于假膜性肠炎而且不会越来越多,内容物中所含的有形成分也多于假膜性肠炎,尽管可以有短暂的全身中毒症状但总的趋势呈逐渐缓解,大便不会出现典型的水样,更不可能有假膜,细菌涂片或培养不以球菌为主,也无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

2,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往往有长期腹泻史,严重者每天可有十多次水样便,少数急性起病者发病急骤,可有全身严重的毒血症状,广泛的结肠病变可有中毒性巨结肠表现,直至发生肠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以结肠,直肠为主,缺少假膜性肠炎的致病原因,有反复发作的趋势,粪便检查没有假膜和相关病原体,黏膜所见为多发性溃疡及息肉,X线检查和结肠镜检有助于作出诊断。

3,克罗恩病(克隆病)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急性发病者有回肠充血水肿,肠系膜增厚淋巴结肿大,可出现发热,腹痛,肿块及穿孔,克罗恩病的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呈间歇样发作,腹泻不严重,大便常为不成形稀便无假膜形成,与使用抗生素药物无关,最后确诊需要钡餐和钡灌肠,结肠镜检查和组织活检。

4,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与肠黏膜缺血损伤,细菌感染有关,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男性高于女性,病变以小肠为主,肠黏膜阶段性充血,水肿,出血,坏死,可伴肠系膜及所属淋巴结炎症。

可有急性腹绞痛,腹泻,便血和毒血症,粪便有特殊的腥臭味,发病1~2天内出现全身衰竭寒战,发热,白细胞升高与核左移,出现中毒颗粒等毒血症表现,轻型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只出现腹泻和仅含有少量血性水样便时不易和假膜性肠炎鉴别。

假膜性肠炎的药物治疗方法有哪些?以下就是有关假膜性肠炎治疗方案的介绍:

㈠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一旦确诊,应立即停用原抗生素。

㈡支持疗法:注意休息,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低蛋白血症,近年来,发现对外霉素所致的水泻,可通过口服葡萄糖盐水来补充氯化钠的丢失,同时纠正酸中毒。

㈢扶植肠道正常菌群抑制难辨(育)梭状芽胞杆菌生长:通常用正常人粪便5~10g,用200ml生理盐水混匀,过滤后保留灌肠,每日1~2次,连续3~5天,亦可用含乳酸杆菌的牛乳灌肠或口服维生素C与维生素B族,叶酸,乳酶生,谷氨酸等。

㈣药物治疗:万古霉素和不吸收的磺胺类药物,能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实验的田鼠伪膜性肠炎和人为的伪膜性肠炎,可使粪中难辨(育)梭状芽胞及其霉素迅速消失,因此,万古霉素列为首选抗菌药物,口服每次250~500mg,每日4次,磺胺类药物如SG和PST,口服,每次1g,每日4支,,灭滴灵也能有效地治疗伪膜性肠炎,成人剂量每日1.5g,10~15日为1疗程,灭滴灵虽然在上消化道迅速被吸收,但口服后仍能有效地对抗难辨(育)梭状芽胞杆菌,在临床上有使用价值。

近来有学者采用气性坏疽梭状芽胞杆菌多价抗霉素治疗难辨(育)梭状芽胞感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用50000U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中静滴,1日2次,另外,还有采用高压氧治疗本病。

㈤其他治疗方法:试用解痉剂,个别报告对重症患者试用激素,必要时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的主张试用消胆胺(cholestyramine),在肠道内发挥离子交换作用与梭状芽胞杆菌结合后排出,并可促进回肠末端对胆盐的吸收,以改善腹泻,口服4g,每6小时1次,连服5天,如有顽固性腹泻伴有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或出现中毒性结肠扩张,必要时进行手术减压,并行横结肠造口术,忌用止泻剂,以免诱发中毒性结肠扩张,对手术后严重营养不良者,可给予静脉高营养滴注治疗。

1,霉热炽盛型:治宜清热解毒,分别清浊,常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败酱草,黄芩,黄连,栀子,紫花地丁,大青叶,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活血化瘀和营,常用赤芍,丹皮,茜草,清热利湿,分利清浊,常用薏苡,车前子,滑石,生甘草,养阴清热,生津护液,常用元参,天花粉,麦冬等。

2,热盛阴耗型:治宜养阴益气,清热解毒,佐以分利清浊,养阴用元参,麦冬,鲜生地,石斛,天花粉鳖甲,白芍,熟地,白茅根,西洋参,清热解毒作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败酱麦冬,五味子等。

3,脾虚湿盛型:治宜健脾早湿,升清降浊,常用健脾利湿药如党参,白术,茯苓,猪苓,扁豆,山药,泽泻,温里升阳药如葛根,吴茱萸,炮姜,官桂,肉豆蔻等,滋阴敛气药如熟地,麦冬,酒黄芩,栀子等。

4,脾肾虚衰,阴虚欲脱型:治宜回阳救逆,温补脾肾,常用温里回阳药如附子,干姜,肉桂,温中健脾药如光参,白术,茯苓,肉豆蔻,吴茱萸,葛根等。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