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杆菌性胃肠炎治疗方法大全
不规则热、不规则热表现为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发热时间的不规律、发热的热度不规律等情况。
低钙血症、低钙血症是指血清离子钙浓度异常减低。但由于临床上一般仅测定总钙,故总钙水平低于正常也称为低钙血症。血总钙降低可在低蛋白质血症时出现,并不一定反映离子钙的降低,因此血钙降低不一定和离子钙降低一致,但一般情况下两者是一致的。血清蛋白浓度正常时,血钙低于2.2mmol/L时称为低钙血症。低钙血症一般指游离钙低于正常值酸中毒或低蛋白血症时仅有蛋白结合钙降低;反之,碱中毒或高蛋白血症时,游离钙虽降低,但蛋白结合钙增高,故血清钙仍可正常。
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在3.5~5.5mmol/L,平均4.2mmol/L。通常以血清钾浓度<3.5mmol/L时称低血钾症。多见于长期禁食或少食,钾盐摄入不足;大量呕吐,腹泻和长期应用速尿等利尿药致钾排出过多而引起。低钾血症可因总体K 过少,或者总体K 正常,但K 在细胞内外重新分布所致。重度低钾血症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需积极处理。
人体钾全靠外界摄入,正常人体内总钾含量平均为3500mmol/L[3500mEq/L(50mEq/kg)],其在体内的分布为:细胞中90%,骨和软骨中8%,细胞外只有2%,故钾为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正常人每天从饮食摄入的钾,因饮食类型、年龄、种族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年轻人每天消耗饮食中钾可达85mmol/L[85mEq/L(3400mg)],而老年人则摄入钾量很低。吃水果蔬菜的人摄入钾比吃肉食者多,牛乳中钾含量比人乳高3倍(分别为188mmol/L,35mmol/L),故吃牛乳者比不吃牛乳者钾摄入量多。90%的钾由小肠吸收。摄入的钾80%由肾脏排泄,15%由胃肠排泄,其余5%由汗排出。肾小球滤液中的钾先在近曲肾小管内被完全吸收,以后远曲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再将过剩的钾分泌出来,从尿排出,使钾在体内维持平衡。正常人钾处于平衡状态,摄入的钾与排出的钾相等,使血浆钾浓度保持于3.5~5.5mmol/L的狭窄范围,这是钾的体内外平衡。调节这种平衡的因素有血浆胰岛素、儿茶酚胺、醛固酮、血钾浓度和体内总钾量,另一种平衡是细胞内外的钾平衡。主要依赖位于细胞膜上的钠-钾-三磷酸腺甘酶,其功能是将细胞内的钠泵出细胞外。人体摄入钾不足时,肾脏不能明显地减少排钾,使钾保留于体内,故易引起缺钾。血清钾浓度在3.5~5.5mmol/L,平均4.2mmol/L。通常以血清钾<3.5mmol/L时称低血钾。但是,血清钾降低,并不一定表示体内缺钾,只能表示细胞外液中钾的浓度,而全身缺钾时,血清钾不一定降低。故临床上应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分析判断。
低热、低热是指体温达37.5~38℃,亦可见于生理情况下,如运动后发热;女性可见于月经期间的低热;术后病人可见于手术后的吸收热。
低血钾、低血钾是指当人体 血浆中钾离子浓度低於3.5 mEq/L时称为低血钾。常见原因为摄取减少、流失过多,如腹泻、呕吐等及钾离子由 细胞外液转移至 细胞内液。当人体发生低血钾时,将影响人体的 心脏血管、中枢神经、消化、泌尿及 肌肉系统。
人体钾全靠外界摄入,每日从食物中摄入钾约50-100mmol,90%由 小肠吸收。 肾脏是排钾和调节钾平衡的主要 器官,肾小球滤液中的钾先在近曲 肾小管内被完全吸收,以后远曲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再将过剩的钾分泌出来,从尿排出,使钾在体内维持平衡。但是,人体摄入钾不足时,肾脏不能明显地减少排钾,使钾不易保留于体内,故易引起缺钾。 血清钾浓度在3.5~5.5mmol/L,平均4.2mmol/L。通常以血清钾
恶心恶心,是一种可以引起呕吐冲动的胃内不适感,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但也可单独出现,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搏缓慢、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轻度恶心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胀满感及对食物感到厌恶;严重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多涎、发汗、心动过速、头晕、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常见疾病有1、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2.内脏疼痛性疾病:急性肠梗阻、胰腺炎、胆囊炎、腹膜炎;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炎、脑膜炎、高血压脑病。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