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慢性肠炎的症状的认识
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
含义:慢性肠炎,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慢,病程长,因而得名。
原因:据了解,慢性肠炎的原因有很多,如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另外,长期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过度精神紧张,加以营养不良,咀嚼障碍、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术后、肠道寄生虫病等,均可导致疾病发作。
症状:间歇性腹部隐痛、腹胀、腹泻,遇冷、进食油腻或饮酒后以及劳累,情绪波动导致症状加重。大便次数增加,肛门下坠,排便不爽。大便不成形,严重者可见粘液便甚至黑色的脓血便。
治疗:中成药可以服用参苓白术散,西药可以服用氟呱酸,一般情况下,不可乱用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出现慢性肠炎症状,应在正规医院做个详细检查,再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症治疗,方可取得好的效果。
(1)消化道症状: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腹泻为本病主要表现。遇冷、进油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尤着。大便次数增加,日行几次或数十余次,肛门下坠,大便不爽。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时,可见高热、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冻血便。
(2)全身症状:呈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可见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现。
(3)体征方面:长期腹部不适或少腹部隐隐作痛,查体可见腹部、脐周或少腹部为主,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