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
2.医源性因素 动-静脉漏:静脉造口、插管、静脉穿刺肌肉松解、骨折开放复位和内固定。
3.自发性因素 神经异常行径和相邻肌肉影响;指浅屈肌异常头、指深肌、前臂肿块和二头肌腱滑囊增大等。
4.直接创伤因素 创伤如骨折、肘脱位、子弹穿透伤、刺伤、挤压伤等。
5.炎症或感染 神经痛性肌萎缩、巨细胞病毒感染、动脉炎、多发性动脉硬化结节。
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为纯运动神经性麻痹,表现为拇长屈肌、食指和中指指深屈肌以及旋前方肌的肌力减弱。此外,前骨间神经有一终末感觉支支配腕部的部分感觉。因此,前臂和腕部痛是该征的常见临床表现。
常有近端前臂掌侧、旋前圆肌区和腕掌侧的自发性疼痛。活动时症状加重,特别是前臂活动时症状更为明显,疼痛限制肢体活动。疼痛可于数周或数月自行减轻。
典型的肌力减弱表现为拇长屈肌、食指和中指指深屈肌以及旋前方肌的肌力减弱。患者主诉常为写字或拿小物品困难,但手部感觉功能无改变。
临床体征仍以拇长屈肌、食指和中指指深屈肌以及旋前方肌的肌力减弱为主。拇、食指捏握试验有助于诊断。
在诊断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时,常见的误诊为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肌腱的撕裂。在一组33例骨间神经卡压的患者中,10例曾被诊断为腱撕裂。也有将腱撕裂误诊为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报道,临床应注意鉴别。另外,还应注意将本征与胸廓出口综合征、根性颈椎病以及臂丛神经炎、正中神经部分损伤等进行鉴别。
1.手术治疗 对于由创伤引起的前骨间神经损伤,一般观察3~4月,如果不能恢复应进行手术治疗。对因穿透性伤引起的神经损伤,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因其他卡压因素引起前骨间神经损伤,可根据患者的饿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2.非手术治疗 可采用休息、固定、减少前臂活动和局部阻滞治疗。对于经保守治疗8~12周无效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有关保守治疗的时间在文献中仍有争议,应根据病因和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确定。
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旋前圆肌综合征相似。手术应松解Struthers韧带,切除二头肌腱膜,对旋前圆肌进行松解等,并对前骨间神经存在的卡压因素进行松解。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