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平底足

发布日期:2014-11-30 06:21:09 浏览次数:1595

足弓低不一定就是平足癥,但平足癥的足弓總是低平的,且有足外翻、彈性消失,在久站或行走時有疼痛癥狀。平足癥的病因甚多,大致分如下幾類。

1.遺傳因素 生後即有平足和負重線不正者,一般無癥狀,隻有在平足程度嚴重或客觀條件不利時,才出現癥狀,漸漸由輕變重,終致足關節發生創傷性改變,關節活動減少以致消失。這種情況其父母中可有一方或雙方患平足癥。

2.先天骨畸形 常見的骨畸形有舟骨結節畸形增大,副舟骨或舟骨結節骨骺分離,這些均可減弱脛後肌的支持力和彈簧韌帶的穩固性,致使距骨頭下垂及內傾,足底外翻等。此外,第1蹠骨短、先天性跗骨橋等也可產生平足癥。

3.後天性或勞損性 平素足弓和負重線正常,若足內外在肌軟弱,常誘發平足癥。造成足肌無力的因素有:全身營養不良;久病後肌肉無力;體重突然明顯增加;站立或行走姿勢不良,足尖向外,負重線移至

趾內側;跟腱短縮,足跟不能著地,載重線也內移等。在上述各種情況下,加上感染、鞋不合適、踝部扭傷、突然過度負重或長途跋涉,超過本身的耐力,肌肉韌帶勢必被牽拉而產生足部劇痛,足部明顯水腫和肌肉痙攣,最初為急性足部勞損,即足弓疼痛、疲勞,經休息、理療等增進血液循環後,即可恢復正常。如處理不當則出現腓骨長肌痙攣,足外展、外翻畸形,足內收、內翻活動減少,足部強直於外翻位。最後發生骨關節創傷性改變。此類也稱為痙攣性平足癥(圖1)。

1.姿勢性平底足 即發病初期,足弓外觀無異常,僅在站立和行走過久後感足部疲乏、酸痛,足底和足背浮腫,一般經休息後可完全消失。

2.痙攣性平底足 即發病中期,由姿勢性平底足發展而致,主要表現為腓側肌群痙攣,足呈外翻、外展及背伸位,足弓下塌,疼痛加重,行走和站立均不能持久,經休息後不能完全緩解。

3.強直性平底足 即發病晚期,由以上2種類型處理不當發展而來。痙攣的腓骨肌發展為強直,足骨間韌帶亦強直,使足固定在外翻、外展及背伸位,足弓消失,行走及站立困難,疼痛卻減輕。由於足的正常功能消失,不能吸收震蕩力,可出現腰及下肢其他關節創傷性關節炎而致疼痛。

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及上述X線檢查可確定診斷。足印檢查表現為足底完全著地,甚至還向內側突出。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