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下颈椎不稳症

发布日期:2014-11-27 00:01:56 浏览次数:1595

1.退行性变 自机体生长发育停止后即开始退行性变过程,意味着各组织将朝着推动自身形态与功能退化的方向发展。尽管这一过程持续到生命停止但在不同阶段所造成的病理解剖特点与后果并不一致从颈椎失稳这一角度来看,其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1)退变早期椎节呈现轻度不稳:指纤维环及髓核刚刚开始脱水体积变小及弹性降低的早期阶段,在此情况下,椎节必然出现松动。在侧位动力性X线片上可以发现颈椎椎节出现轻度梯形变此种病理生理改变易激惹后纵韧带及根管处的窦椎神经引起局部症状此期所引起的症状相当于颈型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期颈椎病;同样此期也是这种类型颈椎病的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学基础

(2)退变中期椎节明显失稳:指椎体间关节等退行性变进一步加剧髓核明显脱水,并可出现纤维环的破裂及髓核移位以及韧带骨膜下间隙形成在此情况下可以引起椎节的明显松动及变位严重者甚至出现半脱位样改变。在此情况下视原发性或继发性椎管的矢状径不同而在临床表现上有所差异。

①大椎管者:指椎管矢状径在正常范围内患者大多表现为窦椎神经受刺激所出现的颈部症状,少有脊髓或神经根受激惹的临床表现。

②小椎管者:椎管愈小,椎节移位所引起的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征愈明显。因此其不仅具有颈型颈椎病症状尚有可能出现根型、椎动脉型或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诉与体征其特点是症状的变动幅度较大,与患者颈部的体位关系密切

(3)退变后期椎节失稳后恢复:由于前期的明显失稳引起椎间隙四周韧带骨膜下出血机化软骨化钙盐沉积及骨化从而使失稳的椎节逐渐恢复原有的稳定。尽管前纵韧带、后纵韧带以及周围的其他韧带为增生的骨赘所取代并可对脊神经根、椎动脉或脊髓神经形成持续性压迫,但椎节的稳定性却获得恢复。此种人体的自然防御机制对小椎管者是有害的而对大椎管者则十分有利,因为后者一般不引起神经组织的受压症状。

2.外伤与劳损 在现代生活中外伤的机会日益增多,尤其是高速公路与高速车辆的出现更增加了脊柱损伤的机会头颈部的突发性外伤与颈部的慢性劳损均可引起椎节程度不同的松动与失稳,尤其是当外力引起椎节超限活动时,椎节韧带易出现撕裂征,并可直接引起与颈椎退变早期或中期相类似的后果尤其是椎节移位明显及椎管狭窄者。

3.咽喉部炎症 主要是咽喉局部及上呼吸道的炎性反应,甚易招至椎节周围韧带及关节囊的松弛,以致加重椎旁肌肉受累导致肌肉无力,从而可以更进一步地加剧颈椎的不稳。

4.其他 包括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在治疗中过度的大重量持续牵引不恰当的手法操作、不适当的颈部锻炼以及其他凡是可以引起颈部肌肉萎缩的伤患等均可引起或加重颈椎的失稳。

下颈椎不稳症的临床表现差别较大从轻度的颈部不适到根性放射痛,甚至瘫痪等此主要取决于颈椎不稳的程度椎管矢状径大小的差异受累椎节的高低、硬膜囊的矢状径及发病速度快慢等的不同,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在X线片上显示典型的颈椎不稳者,临床上可以毫无症状而对于椎管明显狭小或是硬膜囊发育较大者即便是少许的松动也可引起严重症状甚至是脊髓或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或刺激)表现出神经症状鉴于这一情况对此类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必须全面考虑现就其在临床上较多见的症状阐述于后。

1.颈部症状 主要表现为颈部窦椎神经的刺激症状以颈部不适僵硬感活动不便及疼痛等较为多见约有80%以上的患者感到头颈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舒服。

2.根性症状 当不稳的椎节在椎节移位时引起根管狭窄时则由于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引起轻重不一的根性症状

3.椎动脉供血不全症状 主要是位于横突孔内的第2段椎动脉因椎体间关节移位引起钩椎关节变位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致。

4.脊髓症状 主要是椎节移位后椎体边缘刺激或压迫脊髓前方或脊髓前中央动脉(或其分支沟动脉)所致此组症状较少见,但后果严重,应引起注意。

并发症: 压迫脊髓严重者可并发截瘫

从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角度来看除外伤所引起的韧带及关节囊损伤致椎节松动外颈椎不稳症主要是颈椎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因此其与腰椎不稳症不同,当前少有研究者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疾患加以诊断但从今后发展的角度来观察,一旦将颈椎病的不同状态列为不同的诊断命名颈椎不稳症当然也是其诊断名词之一。

主要依据以下三点:

1.病史 除外伤史外主要是颈椎长期处于过屈状态过仰亦可。

2.临床特点 以颈部症状为主,视受累组织不同亦可有根性或脊髓症状,但较少见

3.影像学所见 表现为椎节的松动与不稳尤其是颈椎X线侧位动力片上更为明显。MRI检查有助于诊断,亦有助于与颈椎椎间盘突出(脱出)症及骨质增生性颈椎病相区别。

鉴别诊断: 主要与颈椎椎管狭窄症急性颈椎髓核突(脱)出症及骨质性颈椎病等相区别经仔细的临床与影像学检查一般鉴别均无困难。

1.X线平片 除常规的颈椎正位侧位及斜位片外主要拍摄过伸及过屈动力性侧位片可清晰地显示出椎节移位的方向及程度,并应加以测量。此种改变最早出现,并明显早于MRI影像所见。

2.MRI检查 对伴有脊髓症状者,应争取同时行MRI检查以判定脊髓有无受累及其程度等。由于当前磁共振技术尚无法清晰地显示椎节内的脱水性改变,只有当椎节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方可显示,因此,MRI检查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3.其他 对伴有明显椎动脉症状者,尤其是拟行正规治疗前应酌情行椎动脉磁共振(MRA)或DSA检查一般勿需CT及脊髓造影检查。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