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2 概述
尿道異位開口于尿道腹側,稱尿道下裂。是泌尿生殖系統比較常見的先天性發育異常。
尿道下裂是男性嬰幼兒中尿道和外生殖器最常見的先天畸形,有遺傳性。發病率約為125-250個男嬰中有一個發生。
本病臨床分四型:
1.龜頭型;
2.陰莖型;
3.陰莖陰囊型;
4.會陰型。
會陰型尿道下裂其外陰形狀如女性,易致誤診。本病陰莖短小,向腹側彎曲,需手術整形,否則會影響排尿和以后的性功能。手術最好在學齡前完成,可分期手術或根據實際情況一期完成手術。 本病手術方法繁多,有一定的并發癥。近年來由于操作技巧的改進,縫線種類的多樣化和帶蒂血管皮瓣的不斷應用,療效比前明顯提高,并發癥日益減少。
3 診斷
根據癥狀和體征可以作出診斷。但是,任何類型的尿道下裂都認為是女性化的征象,對陰莖陰囊型和會陰型尿道下裂應仔細檢查,需與腎上腺性征異常癥、真兩性畸形相鑒別。
4 治療措施
尿道下裂成形手術有150多種,考慮到心理方面的因素,多數主張一期手術修補完成。手術方法是利用帶蒂皮片和游離皮瓣移植,已被越來越多的泌尿科醫師所應用,膀胱膜尿道成形也有成功的應用。上述手術尿瘺發生率為15%~30%,但是修補尿瘺認為是簡單而小的手術。分二期手術有滿意的療效,對尿道下裂修補手術經驗較少的外科醫生來說是一種最安全的方法。
所有的修補術,首先應去除陰莖腹側的纖維索,將陰莖伸直,纖維索是否徹底去除在術中可以通過人為誘導勃起證實,然后再行重建尿道的手術,大部分成功的手術是利用局部的皮膚和包皮來重建尿道。近幾年,尿道口前移至陰莖頭的手術已是可行的,達到外形美觀的要求。
5 病因學
病因:外生殖器和尿道在胚胎8周開始發育,15周完成,尿道溝沿著陰莖腹側表面由近端遠端逐漸融合,形成尿道,直至陰莖龜頭部。由于胎兒睪酮缺乏或其作用不足,尿道溝未完全閉合到陰莖頭的尖部,停頓于不同階段而發生不同類型的尿道下裂,又因尿道溝是由近端向遠端融合,故遠端尿道下裂更多見。
尿道下裂發生率為每300例男性兒童中有1例,目前已知婦女在妊娠期使用雌激素和孕激素能明顯增加其發生率。盡管人們已認識到尿道下裂有家庭史,但還不知道其遺傳特性。
6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
①癥狀和體征:新生兒和嬰幼兒幾乎沒有任何癥狀,青少年、成人常訴尿線彎曲,尿呈噴霧狀,阻莖彎向腹側,妨礙性生活。會陰型、陰莖陰囊型需蹲下排尿,并常引起不育,另外,因陰莖腹側皮膚少,陰莖呈鉤狀,尿道外口可呈狹窄,應仔細檢查,如有狹窄需行尿道口切開術。尿道下裂常并發睪丸下降不全,應仔細檢查陰囊內是否有睪丸。
②分型:根據尿道外口位置不同,可分為下列幾種類型:①陰莖頭型:尿道外口位于陰莖頭近端;②冠狀溝型:尿道外口位于冠狀溝腹側;③陰莖型;④陰莖陰囊型;⑤會陰型。大約70%的病人尿道位于陰莖遠端和冠狀溝處。
男性尿道下裂認為是女性化的一個征象。陰莖陰囊型和會陰型尿道下裂認為有潛在兩性畸形的可能,需鑒別其性別,尿道下裂的新生兒不應行包皮環切。因為,以后包皮將用來重建尿道。
7 輔助檢查
實驗室、X線、內窺鏡檢查:陰莖陰囊型和會陰型的尿道下常并發陰囊分裂,外生殖器官性別難定,所以應行口腔頰粘膜涂片和染色體核型檢查,以確定性別。尿道鏡和膀胱鏡可了解男性內一殖器官的發育情況;排泄性尿路造影可以了解是否合并重復腎及輸尿管的先天性畸形。對于尿道下裂病人排泄性尿道造影可列為常規檢查。然而,對于龜頭型尿道下裂的價值不大,因為這些病人上尿路畸形的發病率并不比常人高。
8 預后
手術矯正陰莖彎曲及尿道成形后,病人能站立排尿,并能在陰道內射精。總的來說,外形美觀和防止瘺仍是各種成形手術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