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尿道下裂50例临床诊治分析

发布日期:2014-10-08 19:38:47 浏览次数:1600

尿道下裂是因前尿道发育不全,导致尿道口达不到正常位置的一种先天性畸形,此症不但给患儿带来排尿和以后的生殖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儿的心理发育。本文采用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患者5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尿道下裂患儿5O例,年龄6个月一13岁,平均(7.44.5)岁,小于3岁者8例,3~5岁者15例,6~8岁者20例,9~13岁者7例。冠状沟型15例,阴茎型20例,阴茎阴囊型11例,会阴型4例。

二手术方法

本文病例施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者插管全麻。患儿取仰卧位。龟头缝牵引线,在龟头前端至原尿道开口尿道板两侧平行切开。近端绕尿道开口后会合呈u形,宽约8~10mlTl。于冠状沟下5mm处切开包皮,包皮脱套至阴茎根部,充分松解阴茎腹侧和尿道海绵体两侧纤维索带使阴茎伸直,对于仍有阴茎下弯者行阴茎背侧12点处白膜折叠,采用此法仍不能纠正者,改用其他尿道成形术。沿已切开的尿道板两侧边缘稍作游离,尿道板从阴茎头至尿道口正中纵行切开,深达白膜。使尿道板增宽至包绕10~12F多侧孔硅胶管无张力缝合,硅胶管进入膀胱约15mm。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尿道板形成新的尿道。劈开龟头两翼至包绕新尿道缝合无张力。将阴茎背侧带血供肉膜开孔翻到阴茎腹侧覆盖新尿道。取阴茎背侧包皮制成Byars皮瓣或阴茎腹侧皮肤多个z成形或游离阴囊皮肤覆盖于阴茎,细网状纱布加压包扎,术后7~10d拆除包扎纱布,1214d拔除硅胶管排尿。

三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的标准

阴茎下弯完全矫正,尿道口位于阴茎头正位,排尿通畅,无尿道狭窄尿

结果

术后随访5个月~4年,一期手术治愈45例,占90.0%;1例发生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治愈,占2.0%;4例发生尿瘘,占8.0%,其中3例术后尿道缝合处感染裂开,另1例多处尿瘘,此1例患儿术后6个月再次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另3例行单纯尿瘘修补术,均治愈。

讨论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畸形中发病率仅次于隐睾的先天性畸形,国外报道发病率为4%o~8%o。尿道下裂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因素;尿道下裂的发生有明显的家族倾向,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所以环境的影响和基因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尿道下裂的病因。

由于尿道板黏膜皮下层由平滑肌和胶原组成,具有丰富的血液循环,没有纤维条索和发育不良的退行组织,这些特点十分有利于尿道的重建。尿道板在尿道成形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j。有文献报道了正常及尿道下裂胎儿的解剖结构,发现尿道板有丰富的血管及神经支配,并有大量的肌肉纤维结缔组织分布,而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切断尿道板,矫正阴茎下弯后,用代替物形成新尿道,对于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尿道成形术的材料血液供应差,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而局部组织坏死瘢痕挛缩又是造成尿道狭窄的原因,在Snodgrass尿道成形术中,Snodgrass法尽可能保留了尿道板,有降低尿瘘的发生和尿道狭窄的发生,Snodgrass法是在阴茎原位皮管的基础上,在阴茎腹侧的尿道板上做一纵行切口,深及白膜,利用上皮组织的移行再生特点,减少重建组织材料的使用,避免了缝合后瘢痕形成所造成的尿道狭窄J。所以Snodgrass术式保留了丰富血运的尿道板,降低了尿瘘及尿道狭窄的发生率。术前应注意观察尿道下裂患者的尿道板是否健康柔软,必要时术中可作活检,如尿道板发育异常或纤维瘢痕组织较多,不应勉强采用此法。

在本组病例中,术后随访5个月~4年,一期手术治愈45例,占90.0%;1例发生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治愈,占2.0%;4例发生尿瘘,占8.0%,其中3例术后尿道缝合处感染裂开,另1例多处尿瘘,此1例患儿术后6个月再次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另3例行单纯尿瘘修补术,均治愈。

但对于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来说,术中一定要处理好阴茎下弯问题,部分尿道下裂患者的阴茎下弯是阴茎腹侧皮肤及皮下组织与尿道板及阴茎深筋膜间不正常附着所致,在完全松解阴茎腹侧皮肤及皮下组织后,阴茎下弯可以矫正。

Snodgrass法尿道下裂成形术,适用于大多数的尿道下裂患者,此手术方式阴茎外形美观,接近正常尿道口形态;避免了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的发生,不易发生尿道狭窄;新尿道成形取材方便,材料利用率高,对于其他术式失败造成包皮所剩极少者尤为适合,尿道板可反复利用。但是临床医生还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