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移行细胞癌研究获重大进展
最近,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杨晓峰博士等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他们经过分子病理学研究,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基因组遗传学物质的突变十分复杂,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多个基因、整个基因组累积变异及多条染色体的异常变化相关。 膀胱移行细胞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深入研究该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机制对于寻找新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杨晓峰等研究人员研究了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的P53等多种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蛋白表达,明确多基因变异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存在着癌基因的激活、DNA去甲基化及多个抑癌基因的失活;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形成至少有5个以上的基因同时发生突变,而良性肿瘤或低级别肿瘤则较少或几乎没有基因突变;决定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是遗传学改变的整体积累,而不是它们的相互关系;在某些情况下,突变的抑癌基因也可以不产生表型效应,即蛋白表达不改变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子生物学模型。 杨晓峰等还通过对膀胱移行细胞癌染色体及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染色体的异常变化也是十分复杂的。几乎每条染色体的不同臂上均有异常。9号染色体最常见的丢失区域为9q12、9q21、9q22和9q34,最常见的丢失位点是DBH(44%);9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 同时,他们还采用整个基因组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PCR技术,研究了膀胱移行细胞癌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发现正常基因组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基因组之间至少有12.8%的DNA片段有差异。 该项目的完成,使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子病因学和分子病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确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相关基因、染色体和基因组的变异遗传学特征,将对膀胱移行细胞癌及其它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产生重要影响。(来源: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