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头皮血肿和产瘤的护理方法
新生儿头皮血肿主要发生在难产、胎头吸引术、产钳助产,有时也可发生在顺产的新生儿。由于颅骨骨膜下小血管破裂出血,血被停留在局部而形成的,多见于一侧或双侧头顶骨。产瘤是因产道挤压形成的胎头水肿,常见于头位自然产。
头皮是颅骨外一层致密的软组织,由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层、腱膜下层和骨膜层组成,含丰富的血管。头颅受到外力作用后,造成骨膜下小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停留在局部而形成新生儿头皮血肿。
新生儿产瘤的发生是由于分娩时胎儿的先露部位(多见于头先露)受强烈压迫,头皮和皮下组织发生水肿,因而产生柔软的瘤体,即称为产瘤,一般在中间横跨两个头骨。
新生儿头皮血肿多见于一侧或双侧头顶骨,不超越颅骨骨缝。血肿高出皮肤,边界清晰,大小不一,不超越颅骨骨缝。一般于生后2~3天逐渐明显,压之有波动感,可逐渐吸收消失,一般经数周至数月不等,少部分会发生钙化。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可不必处理。
产瘤的特点是婴儿一出生就存在,部位不定,多见于枕部,无一定界限或波动,压之可有指凹,可超过骨缝。多于产后2~3天内逐渐消失,不需处理。
无论头皮血肿或产瘤都不要揉按。血肿可于新生儿出生后几小时出现,2~3天逐渐隆起,形成小疱,需保持安静,不按揉血肿,保护局部皮肤不受伤和避免受压,让患儿向无血肿的一方侧卧。血肿表面如有擦伤,应及时前往医院给予局部处理,以防感染。
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产瘤一般2~3天自行消失。头皮血肿初期软而有弹性,轻压不凹陷,一般经数周可逐渐吸收,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不需处理。
对较大的血肿,有人主张穿刺抽血后,隔无菌纱布垫用手压迫30分钟。但是,穿刺抽血前必须肌注维生素K1及止血敏,以促进血凝。若抽出血液在40mL以上,则应给予适量输血、输液。应特别注意,穿刺抽血法,有时会使出血增加,还有造成继发感染的危险,要慎重采用,且必须由专业的小儿外科医生进行。
头皮血肿是颅骨外侧的异常,与脑部的后遗症无关。新生儿头部出现的血肿,仅仅是因为产伤而发生在骨膜与颅骨之间的出血,并非颅内出血,也没有殃及脑细胞,因而不会影响宝宝的智力。至于头颅变形也是暂时的,新生儿骨质柔软,易变性也易恢复,所以家长勿需为此而担忧。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