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第四脑室肿瘤

发布日期:2014-10-05 01:02:24 浏览次数:1595

第四脑室位于幕下后颅凹内,其形状如尖端向上的帐篷样。其顶尖部由前后髓帆构成,背侧为小脑,腹侧为桥脑和延髓。第四脑室上接中脑导水管,下端以侧

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其位置相当于小脑桥脑角处,以中孔与枕大池相通。第四脑室接受由第三脑室通过中脑导水管流来的脑脊液,并通过中孔或侧孔流向蛛网膜下腔,再通过蛛网膜颗粒进入静脉系统。第四脑室底呈菱形,桥脑与延髓的神经核团多与此相毗邻,如延髓的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耳蜗和前庭神经核;桥脑的面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和三叉神经感觉核等。因此当第四脑室发生肿瘤时,首先产生脑脊液循环受阻,肿瘤向脑室周围扩延侵犯或使其周围组织受压时,即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即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主要为颅神经受损症状。原发于第四脑室的肿瘤多为脉络膜乳头状瘤,起源于脑室壁的肿瘤不但侵入第四脑室内生长,而且常侵犯脑干或小脑,如室管膜瘤和血管母细胞瘤等。脑室顶部之肿瘤多起于小脑的蚓部,以髓母细胞瘤居多。第四脑室肿瘤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人。

1.颅内压增高; 第四脑室肿瘤的病程一般较短,早期即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这是因为脑脊液循环因肿瘤的阻塞而发生障碍所造成。几乎所有病人的首发症状都为由颅内压增高所致的头痛,伴以恶心呕吐,有的病人同时出现头晕。头痛多于后枕部。由第四脑室肿瘤所致的头痛、呕吐及头晕多呈波动性,表现为间断发作,可由头位及体位的变动而诱发。因而病人常保持一种特殊的姿势,即所谓的强迫性头位,病人可将头部屈曲向前或向后,也可向两侧屈曲以减少发作。少数病人常因头位及体位的变动而使第四脑室底的诸神经核受刺激,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如眩晕、头痛、呕吐、复视眼球震颤及生命体征的改变等,甚至发生昏迷。脑室内肿瘤有的活动度较大,当未阻塞中脑导水管、中孔及侧孔时,病人不产生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当头位或体位发生变动时,由于肿瘤在脑室内移动,突然阻塞了脑脊液循环通路,因此病人可发生发作性的颅内压增高,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将导致小脑危象和脑疝的形成。

4.脑干症状; 脑干症状是指肿瘤侵及第四脑室底,使延髓桥脑的脑神经核受到刺激或破坏而导致的脑神经症状。第四脑室肿瘤以脑干症状为首发症状者比较少见,第四脑室上部受损时,病人颅内压增高出现较早,主要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强迫头位,有的病人有听力减退面瘫、面部感觉障碍、咀嚼无力、外展神经麻痹等。第四脑室底下部受损,使Ⅸ、Ⅹ、Ⅺ、Ⅻ对脑神经核受累,病人出现呕吐、呃逆、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心血管及呼吸障碍也可发生。第四脑室底下部的肿瘤,一般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并因枕骨大孔疝对脑干的压迫而出现长束征,病人感觉及运动发生障碍,表现为两腿发软易跌倒,腱反射减退,有时可引出病理反射。

(二)颅后凹网膜炎; 病人常有脑邻近部位、脑组织或全身性感染,在急性感染期病人有体温增高及轻度颅内压增高。一般都有长时间的缓解期,并可因感冒、劳累而使症状加重。蛛网膜炎时可使中脑导水管发生狭窄或闭塞,第四脑室中孔及枕大池同时发生粘连,使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临床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如脑干被累及,常有后组颅神经受累症状,但一般无脑病灶症状。多数病情进展较快而严重,死亡率较高。腰穿检查脑脊液细胞数增高,颅压增高显著。颅骨平片示颅压增高征象,气脑造影蛛网膜下腔及枕大池可不充盈,脑室造影可见中脑导水管以上的脑室系统一致性扩大。

(五)小脑半球肿瘤; 小脑半球肿瘤病人大部分具有颅内压增高,并常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疼痛常位于后枕部,伴以恶心呕吐,头痛发作日趋频繁,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下降,有的可出现复视。由于小脑半球受损而出现共济失调(患侧上下肢)、眼球震颤、头晕等。肿瘤向外侧发展造成颅神经的损伤,常见者有三叉神经、面神经、听神经及舌咽神经受损后所出现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面部感觉障碍,听力减退及呛咳等。脑干受侵犯出现长束征。长期的高颅压和肿瘤的不断生长而产生枕骨大孔疝,病人表现为强迫头位。脑室造影显示有第四脑室的变形、移位及充盈缺损等。

(七)脑干肿瘤; 脑干肿瘤多发于儿童,以胶质瘤居多。临床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意识及精神障碍、局灶性损害等。颅内压增高一般多在晚期出现,但中脑肿瘤特别位于被盖部者,由于其对中脑导水管的压迫,在早期即可出现颅压增高。由于脑干网状结构的受损,病人产生嗜睡、淡漠、甚至昏迷。脑干受损后最突出的局灶症状为交叉性麻痹,其次为颅神经、锥体束及小脑受损症状,病人出现听力减退、吞咽困难、瘫痪、共济失调和眼震。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蛋白含量增高。颅骨平片偶见内听道等处的骨质有破坏,脑室造影见脑室呈一致性扩大,第三脑室后部常有充盈缺损,椎动脉造影见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发生移位。

(九)枕骨大孔部肿瘤; 以脑膜瘤及神经纤维瘤为多见,肿瘤起源于枕骨大孔周边或椎管上段。大部分病人为成年人,在疾病早期出现后枕部及上颈部疼痛并向顶部放射,在用力或咳嗽时疼痛加重,因此病人有颈部强直及强迫头位。并可出现肢体活动障碍,这种活动障碍常由一个肢体开始而向其它肢体发展,也有从双上肢或双下肢开始者,有的可出现脊髓半切症,表现为同侧不同程度的偏瘫,对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并可出现肩部肌肉萎缩。晚期有颅内压增高和颅神经受损,常见有Ⅺ、Ⅸ、Ⅹ脑神经损害,其次可见三叉神经及面神经损害,病人可有呃逆、眼震、共济失调、眩晕及颈交感神经麻痹。脑脊液检查蛋白含量增高对诊断有帮助,颅骨X线平片显示枕骨大孔周边骨质增生或破坏,上颈段椎板、椎弓也可发生破坏。脑CT检查对诊断很有帮助。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