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过伸性损伤
疾病名称:颈椎过伸性损伤英文名称:药物疗法:颈Glisson带牵引;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选择性手术减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概述】
颈椎过度伸展性暴力造成的颈脊髓损伤,通常有较轻微或隐匿的骨损伤,X线多无异常征象,故而易被疏漏,影响治疗。这种损伤并不少见,据报道,该损伤占全颈椎各类损伤的29%~50%,并常常合并脊髓中央综合征,且多见于中老年人。
【诊断】
不熟悉这种损伤而误诊者并非少见。缺乏对颈椎过伸性损伤基本病理变化和X线表现的认识,尤其对症状轻微者或老年人更易误诊。因此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详尽病史的采集,常能提供损伤机制;颅脑伤患者,也应设法了解损伤时的姿势和暴力。
2.颅及面部损伤都应摄颈椎X线片,对任何有怀疑的患者,把颈椎摄片列为常规,以避免因其他部位损伤掩盖了颈椎损伤。
3.侧位X线片上必须清晰显示上下颈椎结构,上颈椎损伤而神经症状表现低位时,必须注意观察低位颅颈椎有无变化,伸屈侧位X线片有一定价值。
4.典型的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常能提示颈椎过伸性损伤,而其他类型脊髓损伤,必须结合其他各项检测再作出判断。
5.考虑其他机制引起的颈椎脊髓伤时,例如椎体垂直压缩性骨折等也可能造成脊髓中央综合征。
【治疗措施】
颈椎过度伸展性损伤的机制和病理变化提示了该损伤并不存在因外伤所致的持续椎管的骨性狭窄,或需要复位的明显骨折脱位。 非手术治疗
一经确诊,即常规应用Glisson带牵引,其重量为1.5~2.5kg。牵引位置宜取颈椎略屈15°。持续牵引2~3周,然后采用头颈胸石膏或塑料颈托以保护1~2月。在牵引期间,应用速尿和地塞米松静脉点滴,以利脱水并提高机体应激能力。其牵引目的是使颈椎损伤节段得到制动,略屈曲位能使颈椎椎前结构(韧带等)愈合,后结构例如折皱的黄韧带舒展并恢复常态。
笔者单位无选择性对牵引治疗中的3例施行了手术治疗,其结果并非满意。仅极少数损伤后表现节段性不稳,症状加重并确有致压物存在者方可考虑手术。通常取前路减压同时应用植骨融合。
过伸性颈椎损伤引起的脊髓中央综合征,预后通常比较良好,症状越轻恢复越快且全面。通常下肢最先开始恢复,最早于伤后3小时即见恢复,其次是膀胱功能,上肢恢复最迟,手部功能恢复最差,常因脊髓损伤波及前角细胞,致手内在肌萎缩,而残留某种功能障碍。其他类型脊髓损伤,同样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
手术治疗
颈椎脊髓过伸性损伤常合并颈椎退变增生、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等,由于颈椎损伤而诱发发病,非手术治疗常收效甚微。因此,选择性手术减压为功能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适应证(1)脊髓损伤后非手术治疗无明显效果并确定有准确损伤节段;(2)影像学检查X线,CT或MRI有明显骨损伤并对脊髓有压迫者;(3)临床症状持续存在,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有加重趋势;(4)合并颈椎病变和后纵韧带骨化,因外伤而诱发者,待病情稳定后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根据脊髓致压物的部位和范围,选择适宜的进路和减压方法。以前方为主的压迫,如单个或少数节段宜施行前路减压,以后方为主的压迫或广泛的后纵韧带骨化的前方压迫,应选择后路减压。
【发病机理】
颈椎过伸性损伤大多见于高速行驶的车辆急刹车及撞车时。此时,由于惯性力的作用,面、颌、额部等遭受来自正前方的撞击(多为挡风玻璃或前方座椅的靠背),而使头颈向后过度仰伸。此外,来自前方的其他暴力,仰颈位于自高处跌下,以及颈部被向上后方暴力牵拉等均可产生同样后果。 这种暴力视其着力点不同,除可造成前面所提及的颈椎后脱位、Hangman骨折及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后脱位等各种损伤处,其最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