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腰大池持续引流继发小脑扁桃体下疝一例

发布日期:2014-10-18 20:03:26 浏览次数:1596

图1 女,48岁。垂体腺瘤 a.术前MRI:鞍内短T1异常信号,视交叉受压上抬,鞍底下陷;b. 术后14d复查MRI,可见脑室系统明显增大,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及脊髓空洞

患者 女,48岁。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1年,头痛头晕10 d。查体:视力左眼0.3,右眼0.4,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结果正常。颅脑MRI示:鞍内短T1异常信号,12.5 mm12.5 mm14.4 mm,病灶内信号欠均匀,环形强化,视交叉受压上抬,鞍底下陷(图1a)。诊断为垂体腺瘤。行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病理为垂体腺瘤。

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平卧位并行腰大池引流3 d,未见缓解,遂行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后继续腰大池引流,术后3 d出现高热,脑脊液出现感染征象(细胞数1 121106/L,白细胞121106/L,葡萄糖1.2 mmol/L),脑膜刺激征阳性,给予抗感染+腰大池外引流。

修补术后9 d脑脊液恢复正常,3次细菌培养均无异常。术后10 d腰大池引流量逐渐减少,患者意识变差,复查颅脑CT示:脑积水;颅脑MRI示: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并脊髓空洞症(图1b)。停止腰大池外引流改行脑室外引流后,患者意识好转,之后转外院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半年后随访,恢复良好。

讨论

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后出现小脑扁桃体下疝、脑积水及脊髓空洞。有学者认为腰大池引流人为的增大了颅脑与椎管内的压力差,增加了脑脊液向椎管内的流速及冲击力,导致后颅窝脑组织下移,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枕骨大孔,造成枕大池远端区域的脑脊液循环紊乱,导致脑积水的形成。

我们认为颅内感染,引起蛛网膜的粘连,导致脑脊液循环及吸收障碍,也促进了脑积水的发生和发展。脑积水造成颅内压力增高,而枕骨大孔处的卡压又使颅腔内压力无法向脊髓腔内传导,两者之间的压力梯度逐渐增高,使扁桃体下疝程度逐渐加重。

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第四脑室正中孔阻塞,脑脊液流出受阻,脑室搏动冲击力向下传递,使脊髓上端中央管开口扩大,逐渐形成脊髓空洞。临床工作中腰大池引流并发小脑扁桃体下疝发生率较低,但如果出现意识障碍、脑积水时应排除合并有小脑扁桃体下疝的可能。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