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凹陷症介绍
颅底凹陷症(颅底压迹)是最常见的颅颈区畸形,是以枕骨大孔为中心的颅底骨组织及环、枢椎股指发育畸形,并向颅底内陷入,环椎向颅内陷入,枢椎齿状突高出正常水平病进入枕骨大孔,使枕骨大孔狭窄,后颅窝变小,压迫延髓、小脑和牵拉神经根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如椎动脉受压可有供血不足表现。
病因本病分为两大类:1、原发性,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多合并其他畸形,如扁平颅底、中脑导水管闭锁、小脑延髓下疝畸形、脑积水、延髓和/或脊髓空洞症等。2、继发性较少见,多为继发于畸形骨炎、骨软化症、佝偻病、成骨不全、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
临床表现多在成年后起病,缓慢进展,常有后枕不及颈项部疼痛,颈部运动不灵或受限,感觉迟钝,头颈可向一侧偏斜,短颈,后发际低。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因畸形涉及的结构、范围及程度而异,1、后组脑神经损害,表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和舌肌萎缩等;2、延髓和/或上位精髓损伤,科出现锥体束征、四肢轻瘫、病理征及感觉障碍等,也可有吞咽及呼吸困难;3、小脑损害,常见眼球震颤和小脑性攻击失调等;4、颈神经根受累,枕项部疼痛及颈强直,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无力,肌萎缩,受累区腱反射减弱等;5、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如体位性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较少见;6、可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中脑导水管狭窄和脊髓空洞症等。颅颈侧位、张口正位X线片,测量枢椎齿状突位置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治疗手术是本病唯一的治疗方法,目的是解除畸形对延髓、小脑或上位精髓的压迫,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和加固不稳定枕骨脊椎关节,适应症为临床症状严重、X线摄片及MRI显示明显畸变的病例。如患者临床轻微,及时影像学可见畸形也不宜手术。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