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脑外伤后综合征

发布日期:2014-11-12 09:48:13 浏览次数:1595

脑损伤后综合征是指脑损伤3个月后,病人仍然有头痛头昏癔症样发作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症状,但神经系统检查无确切的阳性体征,甚至CT、MRI检查也无异常发现。既往曾称为脑震荡后综合征或脑损伤后神经官能症

(一)发病原因

轻度或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伤后一般情况恢复较好,但头昏、头痛及某些程度不一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却经久不愈。目前认为,可能是在轻微脑器质性损害的前提下,再加上病人心身因素与社会因素而促成。

(二)发病机制

脑损伤后综合征的发生可能有颅脑器质性病变的病理基础,尽管有的病理改变难以查出,同时也与个人素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关。

在暴力打击头部之后,无论轻重都将引起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脑组织病理生理改变。轻者仅有暂时的生物化学及脑血灌注方面的变化,例如,头伤后颅内循环减缓即可持续数月之久。重者不仅造成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缺血、缺氧,也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轴突断裂及某些细微的损伤,其中也有一些难以查出的轻微病变。例如头皮的外伤性神经瘤、颅内外小血管沟通、脑膜-脑软膜粘连、蛛网膜绒毛封闭、轴突断裂、脑白质或脑干内的微小出血、软化,以及颅颈关节韧带或肌肉的损伤波及颈神经根等,都可引起各种症状。

脑损伤及其所致的水肿、脑血管痉挛及微循环改变,可导致脑组织内点灶状出血;脑缺血、缺氧、轴突断裂、髓鞘崩解形成的软化灶及退行性病变,脑膜脑粘连及瘢痕形成,颅内外小血管沟通等病理改变,可影响到皮质和皮质下自主神经中枢的功能;脑损伤时脑组织发生大块移动,由于剪应力作用,可造成间脑与脑干结构受损,使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有蛛网膜粘连,刺激脑膜及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症状,另外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蛛网膜绒毛封闭、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可引起外伤性脑积水,有的尽管CT表现不明显,但由于其打破了脑脊液的吸收与分泌的平衡,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然而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生与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并无相应的关系,相反,脑损伤轻不伴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的比重型脑外伤有神经功能缺损者为多。有学者认为本综合征的发生率中失业者较已就业者为多,且智商较高又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则较少。上述情况足以说明病人的身心因素、社会影响以及生活、工作是否安定均与本症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一)治疗

1.心理及行为疗法 关心病情,悉心开导,解除病人对脑震荡后遗症不能医治的误解。对患者的病痛应表示关注、耐心开导、解除忧虑,使病人树立信心,才能认识疾病、战胜疾病。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生活环境,避免外界的各种不良刺激。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多参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生活规律化,纠正不良习惯和嗜好,尽早恢复力所能及的工作,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社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心情开朗、情绪稳定、工作顺利、家庭和睦,则更有益于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全康复。

2.对症处理 头痛可给予镇痛药,但不宜用麻醉药或吗啡类药品,以免成瘾。如罗通定(颅痛定)、左旋千金藤立定、萘普生、肠溶阿司匹林、布洛芬;头晕可给予苯海拉明、三氯叔丁醇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给予谷维素、异丙嗪、-氨酪酸(-氨基丁酸)、哌甲酯(哌醋甲酯)、阿托品(硫酸阿托品)、东莨菪碱等;兴奋病人可给予奋乃静、地西泮(安定)、奥沙西泮(去甲羟基安定)等;抑郁病人可给予谷氨酸、-氨酪酸。此外还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常用的中成药有:安神补心丸、天麻素片、安宫牛黄丸、脑宁糖浆、脑震宁等,也可采用理疗、针灸等措施。

(二)预后

本病预后一般良好。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