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报告病例数渐降
“国庆期间,我们共对市区40个监测点进行了幼蚊密度调查,发现高度风险监测点3个,中度风险监测点12个,低度风险监测点8个,疫情防控要求水平监测点17个。”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科科长区博文表示,在这些监测点中,多次监测点共23个,末次监测结果中,布雷图指数较此前监测降低的有20个,部分社区布雷图指数下降明显,如:蓬江区北街良化西二社区、江海区滘头银城社区、江海区礼乐街道新民村、武东村、蓬江区潮连街道芝山村、蓬江区棠下镇乔美村,基本下降至疫情防控水平。
与此同时,还通过放置诱蚊诱卵器对市区16个监测点的伊蚊成蚊密度进行了调查,其中,蓬江区12个,江海区4个,调查结果显示,高度风险监测点0个,中度风险监测点6个,低度风险监测点3个,疫情防控要求水平监测点7个。不少监测点成蚊密度明显下降。如江海区礼乐街威东村民小组,此前伊蚊蚊媒密度较高,曾被媒体曝光,在此次监测中,成蚊密度降为零,达到疫情防控要求水平。
“从总体情况来看,近期,尤其是国庆期间,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各单位均按根据市政府、市卫计局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及要求,扎实开展以清除蚊孳生地为重点的登革热媒介的防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区博文说。
一些监测点布雷图指数较高,甚至属于高度风险,区博文表示,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造成:住户2楼平台和楼顶天台,居民多用于种植花草和堆放杂物,有较多的闲置容器,导致蚊幼虫孳生;城乡结合部多是2-3层的自建住宅,有部分房屋出租,卫生条件较差,有较多闲置容器,由于此类闲置容器积水量多,一旦孳生蚊幼虫,将会产生数量较大伊蚊;仍有部分居民对登革热媒介防控的认识不足,不知晓水生植物、闲置容器等积水容器是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主要孳生场所,没有对水生植物定期科学换水和清理闲置容器的积水,导致蚊虫孳生;部分干部群众仍对防蚊灭蚊工作认识不足,只重视药物消杀成蚊工作,忽视对蚊孳生地的清理工作,或避重就轻,以药物消杀成蚊工作代替了整个防蚊灭蚊工作,本末倒置,治标不治本,导致灭蚊效果不理想。
“我们建议,对未能进入检查的住户,相关部门、单位要继续上门入户,分片包干,发动并监督住户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清理卫生死角,彻底清除住户室内外各种积水容器,铲除和减少白纹伊蚊的孳生场所,做到不漏户,不留死角;市民家中若有有种养水生植物,最好改用沙土种植或不种,如仍用水种养的,一定要在3-5天内至少彻底换水1次。”区博文说。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