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腹腔室隔综合征

发布日期:2014-11-15 02:05:41 浏览次数:1600

腹膜和内脏水肿腹腔积液致腹内压急剧升高引起腹腔室隔综合征时,可损害腹内及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导致器官功能不全和循环衰竭

1.腹壁张力增加腹内压升高时,腔壁张力增加,严重时可致腹膨胀、腹壁紧张此时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腹直肌鞘血流减弱,如开腹手术后强行关腹其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发生率高。腹腔dV/dP(容量/压力)曲线不是呈直线型,有如氧离解曲线那样陡然上升,至一定限度后腹腔内容量即使有较小的增加就足以使腹内压大幅度升高;相反,部分减压就可明显降低腹腔高压。

2.心动过速心排出量减少腹内压升高后明显降低每搏输出量心排出量也随之下降。腹腔镜手术时,低至1.33~2.00kPa(10~15mmHg)的腹内压即可产生不良反应。心排出量(及每搏输出量)下降原因有静脉回流减少、胸腔压力升高所致的左室充盈压增加和心肌顺应性下降全身血管阻力增加。静脉回流减少主要由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压差梯度下降、下腔静脉回流血减少、重症肝背侧大静脉外伤填塞止血后膈肌处下腔静脉功能性狭窄或机械性压迫、胸腔压力升高等所致。此时股静脉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右心房压等与腹内压成比例升高。

心动过速是腔内压升高最先出现的心血管反应以试图代偿每搏输出量的降低而维持心排出量。显然,心动过速如不足以代偿降低的每搏输出量则心排出量急剧下降,循环衰竭将随之发生。

3.胸腔压力升高和肺顺应性下降腹腔高压使双侧膈肌抬高及运动幅度降低,胸腔容量和顺应性下降,胸腔压力升高。胸腔压力升高一方面限制肺膨胀,使肺顺应性下降,结果表现为机械通气时气道压峰值增加,肺泡通气量和功能残气量减少。另一方面,使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通气/血流比值异常,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用呼吸机支持通气时,需要较高压力方能输入足够潮气量;如腹腔高压不及时解除,机械通气使胸腔压力继续升高,上述变化将进一步恶化。

4.肾脏血流减少腹内压升高最常见的表现是少尿Doty(1999)报道:腹内压升至1.33kPa(10mmHg)尿量开始减少,2.00kPa(15mmHg)时尿量平均可以减少50%,2.67~3.33kPa(20~25mmHg)时显著少尿,5.33kPa(40mmHg)时无尿,减压lh尿量才恢复。腹内压升高时尿量减少也是多因素所致,包括肾表浅皮质区灌注减少、肾血流减少、肾静脉受压致肾血管流出部分受阻、肾血管阻力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水平上升上述因素均因腹腔高压直接压迫所致,但输尿管受压迫致肾后性梗阻的可能并不存在。

实验研究证明,腹内压升高至少尿后腹腔高压解除并未立即出现多尿,而是在约60min后少尿才开始逆转,说明腹腔高压机械性压迫并非是少尿的惟一原因。少尿与腹内压升高后醛固酮和ADH作用有关。

5.腹内脏器血流灌注减少腹内压升高时,肝动脉、门静脉及肝微循环血流进行性减少,肝动脉血流变化较门静脉血流变化更早更严重;肠系膜动脉血流和肠黏膜血流以及胃十二指肠、胰和脾动脉灌注均减少。总之,除肾上腺外所有腹内脏器血流灌注均减少上述变化超过心排出量下降的结果也可以出现在腹内压升高而心排出量和全身血管阻力仍属正常时。

硬化腹水病人的腹腔高压可引起肝静脉压升高肝静脉楔压和奇静脉血流(胃食管侧支血流指数)进一步增加;腹内压下降则相反,但腹内压升高是否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仍有争论。

(1)尿量<0.5ml/(kg·h)提示有肾功能不全。

(2)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水平上升。

2.血气分析早期显示PaO2降低后期PaCO2升高,CO2-CP增加

其它辅助检查:

腹内压力测定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1.直接测压法直接取腹腔内导管连接至压力转换器测量腹压临床亦可用金属套管或粗针直接插入腹腔与水柱管连接进行测压。腹腔镜手术中,所用电子充气器附有测压装置,可进行连续测压。上述方法均为侵入性操作在腹内压升高腹膨胀时易损伤肠管,故临床少用。

2.间接测压法动物实验表明,下腔静脉压力高低与腹内压直接相关,故可经股静脉插管测定下腔静脉压力来间接反映腹内压,但目前尚无临床应用报道。临床上间接方法以经尿道膀胱内气囊导管测压最常用,另外还有经鼻胃管或胃造管测压、输尿管内置管测压、经直肠测压等方法。经尿道膀胱内气囊导管测压时病人仰卧位,经导管注水50~100ml,取耻骨联合处为零点,水柱高度代表腹内压;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测压方法相同,取腋中线水平为零点。

间接方法虽然侵入性小但结果受体位等因素影响难以准确反映腹内压的水平不过上述方法中以仰卧位时经尿道气囊导管测膀胱内压最接近实际腹内压。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