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手术后膈疝症状

发布日期:2014-11-12 09:56:15 浏览次数:1600

采用左侧开胸进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性切除的病例,术后并发膈疝疝环的最常见部位是膈肌出现新的裂孔或替代器官与膈肌切口的交接处(图1)。因该处常有移植胃、肠管的系膜和供应血管(胃网膜右血管)通过膈肌,手术医师缝合固定膈肌和胃肠时为防止压迫这些供应血管而影响胃肠的血供,常常避开这些地方缝合,可能导致缝合不够严密。术后膈疝疝环也可能发生在切开膈肌闭合线上,或其发生新裂孔的其他部位,但少见。

术后膈疝无疝囊,疝内容物多直接疝入左胸膜腔内,并与胸腔内器官直接接触,甚至发生纤维粘连。如膈疝的疝环在移植胃后方,有时疝内容物也可疝入右胸膜腔。

由于结肠脾曲(含部分横结肠和降结肠)在胃被移植至胸腔之后常常填补该处空间,成为与左半膈肌的腹面直接相邻器官,因而最常见的疝内容物(疝入器官)也是结肠脾曲,甚至部分横结肠和降结肠亦疝入。随着膈疝病程的进展,一些小肠和大网膜也可能疝入胸腔成为疝内容物的一部分,以致引起更加严重的病理生理障碍和临床症状。如疝入内容物不多,没有造成疝入器官的血供障碍和(或)肠道的梗阻时,病人可能仅有轻度不适或没有明显的症状、体征而不被发现。如疝入器官较多、疝环又较小时,有可能发生嵌顿、绞窄,致使疝入的肠袢膨胀积气、血液回流受阻、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渗出增加,肠壁水肿迅速加重,最终引起疝入肠管的血运障碍,甚至造成肠壁的坏死和穿孔,发生急性胸腔感染,重者可引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此外,因大量肠管疝入胸内并膨胀,致使肺受压萎陷或不张,排痰障碍,继而引起肺部感染呼吸困难,进一步加重病情。

[IMAGE]images手术后膈疝_发病机制_1.jpg[/IMAGE]

术后膈疝多发生于术后早期,也可于术后l~2年后才出现。症状体征因其病理生理的变化而轻重不一。一般而言,术后膈疝症状出现的越晚病情越轻。

1.肠梗阻表现? 疝入肠管不多,无血供障碍和(或)肠道的梗阻时,症状多较轻。可以是长期的、较轻的、间歇性的低位不全肠梗阻表现,如长期间歇性腹部疼痛腹胀等。亦有在上述慢性病史的基础上出现急性肠梗阻的表现,病情突然加重者。部分病人甚至可以没有相应症状和体征。

2.肺萎陷表现? 若疝入肠管较多,肺受压萎陷或不张,病人可有呼吸困难。

3.肠绞窄表现? 发生肠管嵌顿和绞窄、甚至坏死和穿孔时,可导致急性胸腔感染,症状多较重,可表现为突发性剧烈腹部绞痛、进行性加剧,频繁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胀或腹部局限性膨隆,有时可见蠕动波,触及压痛性包块,肠鸣音亢进;呼吸困难,患侧呼吸音低等。重者可出现休克表现。

术后膈疝一旦明确诊断,只要病人全身情况允许,无手术禁忌证,应尽早手术处理。手术原则是将疝入脏器复位至腹腔并修复疝环(膈肌裂口)。对于无症状的术后膈疝,原则上应择期手术治疗,否则有可能随时发生严重的肠管嵌顿梗阻,甚至绞窄、坏死危及病人生命。

对于术后1周之内并发膈疝者,由于疝入胸腔内的肠管尚无与胸腔内器官发生粘连,可以经原胸部切口入路实施手术,亦可考虑经腹手术治疗。对于术后晚期发生膈疝或确诊较晚,或估计疝入胸腔内的脏器已与胸内器官发生粘连的病人,应采取经胸进路手术治疗。因为此种情况,只有在胸内手术才能比较容易分离粘连,且经胸部修复疝环(膈肌裂孔)也较经腹方便。如果疝入的脏器没有发生绞窄、坏死,或虽疑有血供障碍但经处理迅速恢复,可将疝入肠襻回纳腹腔并修补疝环,一般能获得良好效果。如疝入胸腔的脏器已发生绞窄、坏死,或有血供障碍但经处理其血运不能恢复,应行肠管切除和一期吻合术。对疝入胸腔内的肠管已发生坏死、穿孔和急性胸腔感染,而且一般情况差的病例,须先行胸腔引流、肠减压手术,术后予以抗感染、抗休克、输血、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待病人情况稳定、一般状况好转后再行肠切除吻合术,但此类病人预后多不佳。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