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吃饭可预防胆结石形成
当代生活报 2010-02-24 ■生活报记者徐哲
春节期间,因为83岁的母亲黄阿婆突发急性胆囊炎,黄女士一家欢乐的气氛被减少许多。2月20日,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通过介入手术,在这位83岁老人的胆管内放了一个内支架,将胆汁引流出来,为老人解除了痛苦。
1
八旬老人
突发急性胆囊炎
“春节前,母亲就开始吃不下饭,说是腹胀。”黄女士有些后悔地说,当时想着过年,没有太在意,没想到最后腹胀变成了腹痛,而且皮肤发黄,才把母亲送到医院。
在医院,医生进行了CT、B超检查后发现,患者胆囊里面有石头,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而黄阿婆的病不仅是由于结石堵住了胆总管,而且胆管还有梗阻性、占位性病变,共同作用使胆汁排不出来。由于黄阿婆年纪太大,手术治疗怕老人承受不了。在进行保守治疗后,用了消炎利胆的药物,但效果不好。病情在发展,如果不及时处理,胆汁流不出来,越积越多会引起整个肝脏水肿,肝细胞坏死,造成病人消化功能减退,代谢紊乱,进而引发生命危险。最后医生决定通过胰胆管造影诊疗术在胆总管内放置支架,引流胆汁。
“我们使用的是‘圣诞树支架’,支架的两端有很多侧孔,可以最大程度引流胆汁。”医院消化内科禤建宁主任说,手术完成后,老人体内的胆汁马上就流了出来,第二天,黄疸就退了。
女性比男性更易患胆结石
2
据介绍,人的胆囊、胰腺虽小,但都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胆囊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我国人群中发病率在15%左右。由于胰液和胆汁从同一个通道流出,如果出现胆结石,还容易引发胰腺炎。根据统计,45%的胰腺炎是由于胆管结石引发的。
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胆汁中成分的改变,特别是胆盐与胆固醇在胆汁中含量的变化,是胆结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这二者在胆汁中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胆固醇是溶解状态,随胆汁排出。如果胆盐过少,或者胆固醇过多,二者失去正常的比例关系,胆固醇便处于过饱和状态,胆汁中过多的胆固醇便沉淀下来,形成结石。
禤建宁认为,胆结石的生成,与当地的水质、土壤有关系。另外,饮食上,吃含胆固醇、含钙过高的食物也易得此病。由于激素分泌的关系,胆结石病人中女性占70%。
按时吃早餐可预防胆结石
饮食调控是防止胆结石发生的最理想预防方法。禤建宁说,平时饮食要多样,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则有助于清胆利湿、溶解结石,也可多吃。而生冷、油腻、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易助湿生热,使胆汁淤积,则应少食。
据介绍,近些年,中年人甚至年轻人患胆结石的病人有所增多。主要是生活不规律,没有按时吃饭,尤其是不吃早餐。按时吃饭,胆汁会定时分泌,饮食不规律则打乱了胆汁分泌规律,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利于结石的形成。另外,现在肥胖的人多,也是胆结石患者的后备军。因为,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肥胖者大多活动少,易生胆结石。
禤建宁提醒市民,大多数疾病都要从年轻时就开始预防,提倡有规律的生活,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以及避免发胖都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资料图片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