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检查
一般而言,下肢表现有浅静脉曲张、不良色素及肿胀等现象,在临床症状上,可将其初步判断为是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疾病征兆。
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检查 一般而言,下肢表现有浅静脉曲张、不良色素及肿胀等现象,在临床症状上,可将其初步判断为是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疾病征兆。所以患上这类疾病,在治疗方面,应遵循检查为原则。
根据临床表现,尚需作一些理学检查和实验室特殊检查,特别是下肢静脉造影。
1.下肢周径测量 将两下肢伸直或微屈,测量膝上15cm和膝下15cm处皗 长,一般以髌骨下缘(测小腿时)和髌骨上缘(测大腿时)为定点,测量数值健侧和患侧对照,术前和术后对照。
2.下肢深静脉通畅度试验(Perthes试验) 用以测定深静脉回流的通畅情况,方法是在大腿用一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干,嘱病人用力踢腿或连续快速作下蹲运动,由于肌肉收缩,浅静脉血流应回流至深静脉使曲张静脉萎陷空虚,如深静脉不通畅或有静脉压力增高,静脉曲张程度不减轻,甚至加重。
对深静脉瓣膜有否关闭不全,目前尚无一种理学检查(指以上不用仪器的手法检查)可测知其病变。
3.大隐静脉瓣膜和小腿穿通支静脉瓣膜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 用以测定在大隐静脉和交通静脉机能不全瓣膜的位置,病人取卧位,下肢抬高,并自踝部向上按摩患肢,使静脉空虚,检查者用止血带压住近侧大腿部,然后让病人站立,当放开止血带时,大隐静脉迅速充盈,说明大隐静脉瓣膜机能不全;未放开止血带而小腿部大隐静脉在30秒内迅速充盈,表明小腿穿通支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近年来,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电阻抗容积图,光电血流仪测定等对检查下肢深静脉通畅度和深静脉瓣膜功能方面,直到了有益作用,但上行性和下行性下肢静脉造影至今仍不失为一形象化确诊深静脉通畅度和静脉瓣膜功能的检查方法。
肢体肿胀或存在经久不愈溃疡时,最好作下肢静脉造影,一方面与深静脉炎后综合征相鉴别,另一方面明确深,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程度,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一般先作上行性静脉造影,如下肢深静脉通畅,再作下行性静脉造影,以明确静脉瓣膜是否有病变。
1.上行性静脉造影 主要用于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度及穿通支静脉瓣膜功能,方法:病人仰卧,取半直立位,呈45o,踝部扎一橡皮止血带以阻止浅静脉血流上行,用穿刺针头直接经皮穿刺入足背浅静脉,尽快推入60%或40%泛影葡胺80~120ml,在电视屏幕引导下摄片,先摄小腿X线片,让患者以患肢趾着力,作足跟剂浓度以40%泛影葡胺为佳,过浓度可致浅静脉炎,造影结束,可注入生理盐水作血管冲洗。
2.下行性静脉造影 主要用于观察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本造影必须在明确深静脉无阻塞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常失败,方法:病人取60o半直立卧位,在腹股沟部股静脉处直接用针穿刺注入60%泛影葡胺40ml,在电视屏幕引导下,摄髋部X线片,如见有逆流,再摄小腿X线片。
报道将导管自上肢浅静脉插入,经头静脉,锁骨下静脉到腔静脉分叉处,再进到髂总静脉,然后注射造影剂,此法较繁复,较少采用。
按照下行性静脉造影显示的逆流水平,将静脉瓣膜功能分为下述5级: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