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名人猝死警示心血管病预防的迫切

发布日期:2014-11-25 16:37:26 浏览次数:1601

大江网讯[通讯员苏海]报道:说起猝死,也许很多人不了解这个名词。从医学上来说,猝死有严格的定义,大致上是是指平时身体“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发生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并一般将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定围1小时内。用通俗点的话讲,就是一个看起来活蹦乱跳的人、或者无病无痛的人、或者是小病小痛的人,在超乎人们预料和接受能力的情况下,突然间撒手西去。

猝死是一个古老的疾病,不是现代才有的。在古典小说和民间传说中,猝死的例子并不少。很多人都知道“笑死程咬金,哭死程铁牛”的传说,这实际上就是猝死的一个很好例证。程咬金是有名的福将,当他听到薛家平了反,心里十分高兴、大笑起来,但在狂笑之中一口气没上来,笑死了。儿子程铁牛一看父亲死了,悲痛欲绝,哭得一口气没上来,哭死了。也许人们会说,程咬金和程铁牛都是古稀老人,容易出事,笑死哭死不足为奇。然而“气死兀术,笑杀牛皋”的典故却发生在生龙活虎的人身上。在战场上,牛皋艺高一筹,将兀术压在胯下,大笑道:“兀术!你也有被俺擒住之日么?”兀术受辱,两眼圆睁,大吼一声:“气死我也!”口喷鲜血而死。牛皋高兴过度,哈哈大笑,竟也笑死了。这两个故事说的都是过喜过悲,导致猝死。

实际上,过喜过悲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仅仅是猝死的诱发原因而已,并不是猝死的内在原因。现代科学研究表明,97%的猝死者经过检查都能找到相关的基础疾病,其中心脏病是第一位的原因。因心脏病导致的猝死称为心原性猝死。除心原性猝死外,肺栓塞脑出血低血糖等也是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肺栓塞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老年猝死的病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心原性猝死,约80%以上的病人心脏的冠状动脉有粥样硬化的病变,约75%具有两支或以上的冠状动脉的明显狭窄(管腔狭窄≥75%),也就是说肯定患有冠心病。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的比例很高,占冠心病总死亡率的45.1%。此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也是中老年人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冠状动脉明显狭窄,可导致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心肌缺血。严重和长时间的缺血就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著名特型演员古月、相声大师马季的突然离世,均被医生认定为急性心肌梗死。然而,冠心病的猝死不一定都是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哪些一发病就倒地身亡的患者,由于时间太短,甚至心肌还没有来得及坏死,病人就心跳呼吸停止的人,更大的可能是心肌缺血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也就是心脏完全停止搏动(心脏静止),或者心脏无效的乱颤动(心室颤动),在这两种情况下,心脏都失去了它的泵血功能,大脑缺乏血液供应,很快就导致死亡。就拿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的情况来分析,头天她睡得很晚,次日下午家人想叫醒她时,就发现她已去世。看起来她是在没有什么痛苦的状态下离开人世的,很可能就是因为心脏静止或是心室颤动。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也很可能与高秀敏的情况相似。虽然猝死以中老年人居多,但也可以见于青年、儿童,甚至于小婴儿。主动脉瓣狭窄心肌炎、心脏传导系统障碍可能是青年人猝死的原因。近年认识到的遗传性心律失常性疾病是儿童、青年猝死的重要原因,遗传性心律失常性疾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即使通过尸体解剖也不一定能发现异常,需要靠基因检测才能确定诊断。

关注猝死,目的就是要预防猝死。如何防止猝死呢?应当从三个层面着手。一是预防心脏病,二是及时诊断和治疗心脏病,三是防止诱发猝死的因素。先说预防心脏病,其重点是冠心病的预防。着眼点在于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因为上述三种疾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原因。不少人青年人认为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疾病,离自己还远得很。实际上冠心病的预防不仅要从年轻人开始,更要从儿童做起。因为不少生活习惯不良的儿童就可以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到中老年人才想到冠心病预防,那就为时已晚了。

再则要及时发现、合理治療心脏病。在各种心脏病中,冠心病的表现最为多种多样,诊断常有一定困难。典型的绞痛是冠心病的重要诊断线索。典型的心绞痛,即左胸前区、胸骨后持续3分钟至10分钟不等的一种压迫绞痛,可以伴有向左上肢发射痛。但是相当多的冠心病患者并没有典型的心绞痛。仅有短时的胸闷不适,患者本人未加重视,或者受医疗条件限制,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因此要早期发现冠心病,就要靠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如果已经明确诊断了冠心病的患者,坚持长期治疗非常关键的,因为冠心病可以说是一种伴随终身的病,不会因为几天、几月甚至几年的治疗能断根的病,遗憾的是,很多中老年患者吃药后效果不错,就会自行停用,结果导致不该发生的悲剧。尤其是病情加重时许多病人,千万不要疏忽,它很可能就是猝死的先兆。已经确诊断冠心病患者,除了按时服药复查外,平时最好是随身备带一点心脏救急药物,例如硝酸甘油,救心丸等,以防万一。如在衣服口袋里放一张标明疾病得卡片,有助于发病时他人有针对性的及时救援。

三是要尽量避免诱发猝死的诱发因素。猝死的诱因主要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失衡的心理状态。日前,重庆市一位39岁的女教师因遭一名男生辱骂,气愤难当,而猝死在学校,再次证明情绪激动的危害。过度劳累、长期紧张、过度焦虑暴饮暴食、过度饮酒、强烈的运动等也是猝死的诱因,都应当尽量避免。

名人的猝死向全社会发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心血管病的预防迫在眉睫。因此在为他们惋惜之余,我想还得感谢他们,感谢他们身后对社会做的另一次贡献。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1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