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老年人为何容易患动脉硬化闭塞症

发布日期:2014-10-03 18:07:23 浏览次数:1595

动脉硬化目前在临床上已经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那么,老年人为何容易发生动脉硬化闭塞症?

腿脚冰凉,发麻,走段路就感觉疼,得歇会;再走,可没过多久又疼,还得停下来休息,不少五十开外的人会有这些不对劲的感觉。专家提示说,发现这些症状可别觉得没啥事,以为是年纪大了正常现象,实际上很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悄悄走近。

老年人为何容易发生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粥样斑块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使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的症状,称为动脉闭塞症,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血供不足,患者的下肢单侧或双侧会出现发凉、麻木,腿部肌肉痉挛,运动后甚至休息时的酸痛等一系列症状。

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长期抽烟,家族遗传性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都是其发病的原因。此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糖尿病。

专家介绍,近些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越来越多。有资料显示,目前在50岁以上人群中,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达到2%-3%,男性比女性发病率要高。其中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更高,20%的糖尿病患者会遭受到这种病痛的折磨,而且比非糖尿病人发病更早,病情更严重。

老年人为何容易发生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初出现的症状叫间歇性跛行,就是行走或运动时觉得腿疼无力,休息一会后会缓解,再运动或行走,又会疼痛,如此反复发作。此外,患肢还会常感到发凉、怕冷、麻木。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随着病情加重,患肢缺血情况也越来越严重。逐渐的患肢会感到疼痛,特点是白天不痛或疼痛较轻,夜间休息时加重,饕效果也不明显。严重时多有缺血性溃疡干性坏疽,常见于下肢和足部,表现为溃疡较深,边缘不规则,底部少有肉芽组织,坏死组织可以累及骨骼和关节。其中,糖尿病患者感染和坏死的几率明显增高。据统计,2%-4%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需要外科截肢,而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近10倍。

从缺血过程看,有些患者已有间歇性跛行的慢性症状,在过度劳累,行走时间过长或寒冷等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急性缺血。其典型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疼痛、肿胀、无脉、感觉迟钝麻痹。对急性发作时所经历的那种剧烈疼痛很多患者记忆犹新,此时患者不能走路,下肢肤色苍白、发凉。

老年人发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原因是有很多中原发病及自身会出现有很多可以引起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希望以上介绍的内容对您有帮助。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