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发布日期:2014-11-20 12:41:16 浏览次数:1595

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和股动脉。股动脉的病变常发生在内收肌管内,股深动脉极少受累,胫后动脉常见有阻塞而腓动脉则常不受侵犯。

动脉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内膜呈不规则的粥样硬化斑块、钙化和纤维化。粥样斑块含有细胞。动脉中层,呈不规则变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展常呈进行性,粥样硬化的内膜可发生溃疡和出血,继发血栓形成,造成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使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发缺血。闭塞的部位高,累及的范围亦较广。发生的速度较快,机体侧支循环未能及时代偿,则缺血较重,受累组织的范围也较广。反之,在动脉的远端缓慢地发生局限性的闭塞,丰富的侧支循环可以充分代偿,组织不致产生明显缺血,临床症状轻微或不产生。肢体组织慢性缺血以后,皮肤萎缩变薄,皮下脂肪消失由纤维结缔组织所替代,骨质稀疏,肌肉萎缩,出现缺血性神经炎,当组织缺血严重到组织不能获得维持活力所必需的氧含量时,就会导致坏疽。肢体的坏疽往往先从末端开始,可以局限在足趾处,也可以扩展到足部或小腿,很少超过膝关节。在缺血程度相同时,糖尿病病人的组织更易遭受损害和感染。我院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有25例就诊太迟,一直到足部坏疽始来就诊,均不得不行膝上或膝下截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年龄大多在50~70岁。男性病人比女性多见,女性病人仅占20%左右。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患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如腹主动脉下端或髂动脉发生闭塞,则行走后整个臀部和下肢有酸胀、乏力疼痛,如症状发生于小腿,则提示可能为股动脉闭塞。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肢缺血加重,在安静状态下足趾、足部或小腿也会出现持续性的静息痛,在夜间更为剧烈,病人常抱足而坐,彻夜不眠。患肢足趾、足部或小腿肤色苍白、温度降低、感觉减退、皮肤变薄、肌肉萎缩、趾甲增厚变形、骨质稀疏。在严重缺血下产生趾、足或小腿部溃疡、坏疽。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更易产生,而且易演变成湿性坏疽继发感染,可同时发生全身中毒症状。

当动脉管腔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时,患肢动脉搏动随之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测不出如闭塞在腹主动脉下端或两侧髂动脉,则双侧股动脉搏动均减弱或消失,如闭塞在一侧髂动脉,则一侧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如闭塞在股动脉下端,则股动脉搏动可扪及,但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不能扪及。故体表动脉扪诊常可初步确定动脉闭塞的部位,但需注意约有6%的正常人足背动脉也不能扪及故应结合症状和其它辅助检查来作出诊断。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故许多患者可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的动脉硬化性病变,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动脉硬化等,在病程中随时有发生心肌梗塞、脑溢血或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其他慢性动脉阻塞性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差,如伴有糖尿病,预后也较差。

动脉硬化性闭塞是一种器质性病变,至今尚无一种饕物能使病变动脉恢复弹性和再通。目前所用饕物的主要作用在于制止疾病的继续发展,改善患肢的侧支循环,缓解疼痛和促使溃疡愈合。

前已述及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弥漫性病变,往往涉及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动脉,因此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饮食要注意合理调节,防止。中年以后应避免经常进食高的食物物,如新鲜蔬菜、豆类、豆制品、植物油、各种水果等。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心脏和血管的功能调节、调整血脂代谢等都会有所帮助。此外戒烟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也都有助于防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展和恶化。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严重危害老年健康的疾病,晚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出现静息痛、肢体坏疽,继而截肢,造成残疾,确十分痛苦,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要及时、适当。

首先还是要控制饮食。低脂低糖低盐饮食对于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非常重要。有些老年朋友在患病后都说很注意饮食了,其实这时候都已经晚了,所以要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其次,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包括不抽烟、不暴饮暴食、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等。另外,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的老年朋友,要坚持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

专家提醒大家,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对自身疾病的治疗一定要选择专业的医院,若大家还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欢迎大家随时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编辑:袁达)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