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问: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可以治吗●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48●病史:小时发过几次的,48岁才出现心脏不舒服
答:疾病名称:动脉导管未闭 疾病介绍:动脉导管未闭为胎儿时期血液经肺动脉至主动脉的通道(即动脉导管,本应出生后闭合),因某种原因未能闭合的疾患。动脉导管未闭为最常见的先天性疾患,约占先天性疾病的15%,女性比男性多见,动脉导管未闭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发生。动脉导管未闭病因不详,但有些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出生一年后可以自行闭合。 发病机理: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比肺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要高,故发生连续的血液左向右的分流。动脉导管未闭肺循环要同时接受右心室排出的血液和从动脉导管分流来的主动脉血液,因此血流量加大。肺静脉回流左心室的血液也增加,左心室负荷增加,肺循环压力重,左右心室肥厚,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当脉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的压力时又可发生血液右向左的分流,临床上即出现紫绀。 临床症状:动脉导管未闭心悸、气短、乏力、发育迟缓患者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动脉导管未闭严重者可有紫绀,如导管小,分流量小也可以无症状。 体征:动脉导管未闭颈部血管搏动强,四肢脉搏可有水冲样脉和枪击音,脉压宽增大。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旁第二肋间可扪及震颤,听到响亮的粗糙的连续性的机器样杂音,并向左锁骨下及颈部传导,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 诊断:动脉导管未闭根据小儿发育迟缓,有心悸、气急、乏力的症状,检查可于胸骨左旁第二肋间听到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并向颈部传导,结合心电图及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 辅助检验:动脉导管未闭心电图可以正常或左右心室高压造成双室肥大。X线胸部透视可见肺充血及肺门“舞蹈”症。动脉导管未闭胸部后前位X平片表现左心室肥大,主动脉段增大,肺动脉段突出。 超声心动图检查:动脉导管未闭B超检查可探测到未闭合动脉导管的回声;动脉导管未闭彩色多普勒可显示出分流到肺动脉的血流信号,是诊断动脉导管未闭最灵敏的无创伤手段。 凡是杂音不典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疑有合并畸形者应作心导管检查或逆行主动脉造影。 治疗:一、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治疗: 1、诊断明确动脉导管未闭者均应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一般手术应与学龄前完成比较适宜,如动脉导管未闭并发心内膜炎,则应在控制感染3个月后手术,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可根据病情选择,经肺动脉缝闭动脉导管术,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或同时存在其他需要体外循环下矫治的先天性心脏病。 2、导管结扎术。动脉导管未闭适用于无合并症的大多数病人。 二、非手术治疗: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特别是分流量大者,呼吸困难,气急,心力衰竭者治疗要给氧,控制输液量(100—200ml/kg.d)。 应用利尿药,可以试用消炎痛治疗促使动脉导管闭合。动脉导管未闭首次给药剂量(0.2mg/kg),无效者可间隔24小时第二次给药(0.1mg/kg),24小时后再第三次给药。出生3—8天的新生儿第三次剂量可加到0.25mg/kg。 动脉导管未闭堵塞法:适用于6岁以上的病例,导管呈漏斗型,直径在0.3—0.8cm者,经股动脉插管,入心导管,注入特别聚乙烯醇泡沫塞子。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或小婴儿动脉导管未闭先心病手术时机选择 新生儿期或小婴儿期一经诊断动脉导管未闭即需要尽快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有下列疾病:大动脉转位(可行动脉调转手术)、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完全性房室管畸形、永存动脉干、大分流的动脉导管未闭或室间隔缺损出生后合并心衰者。手术成功率90—93%, 另外一些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可能需要早期行分期手术或减状手术,包括左心发育不良、单心室以及肺动脉发育不良的紫绀型先心病,如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或重症法乐氏四联症等。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