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高压与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液从左向右大量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导致肺循环血流量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肺动脉高压),在小儿胎儿型血管尚未发育成熟和基础上,长期忍受高流量及高压的冲击,机体产生保护性反应,促使肺血管收缩,压力增高,以减少左向右的分流量,然而已久继之为肺高压,终极造成不可逆的病变,也就是说即使手术治愈了心脏病的病变,但肺动脉压力仍高。因此,一般以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如在2岁以内手术,术后肺动脉压力能恢复。另外,如肺动脉压力不断升高超过体循环压力,则会产生血液从右向左分流,患儿出现青紫,就已经失往手术的机会了。
指心脏的内膜,瓣膜或血管内膜的炎症,多发生在有先天或后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多发的疾病顺序为: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征,瓣膜病。其诱发因素中菌血症是发病的条件,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扁桃体炎,牙龈炎,其致病菌中常见的是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等。心内膜长期受到血流的冲击操纵,会造成该处心内膜粗糙,使血小板和纤维素聚集,形成赘生物,血液中的致病菌在赘生物中生长繁殖,患儿可出现败血症症状,如持续高热,冷战,贫血,肝脾肿大,心功能不全,有时出现栓塞表现,如皮肤出血点,肺栓塞等。抗生素治疗无效进度,需手术切除赘生物,脓肿,纠正心内畸形或更换病变瓣膜,风险很大,死亡率较高。
(编辑: 袁达 )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