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要点

发布日期:2014-10-02 03:15:12 浏览次数:1600

固然本病的经典临床表现已不十分常见,且有些症状和体征在病程晚期才出现,加之患者多曾接受抗生素治疗和细菌学检查技术上的受限,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但原则上仍然主张对患有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或人造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有不明原因发热达1周以上,应怀疑本病的可能,并立即作血培养,如兼有贫血、四周栓塞现象和杂音出现,应考虑本病的诊断。临床上反复短期使用抗生素,发热时常反复,尤在瓣膜杂音的患者,应警惕本病的可能,及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诊断本病很有帮助。阳性血培养具有决定性诊断价值,并为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的是心内膜和瓣膜由于致病微生物的侵进而引起的炎症。通常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二者无明显界限。

1.大多数发生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少数病例发病前有手术、器械检查或感染史。

2.全身感染表现:常有发热,热型不规则,老年人有心衰、尿毒症或用过抗生素者体温可能正常;可有乏力、肌肉关节酸痛,进行性贫血,病程一月以上60%有脾肿大,晚期约1/3病人有非紫绀杵状指(趾)

4.皮肤粘膜损害:瘀血多分布于上腔静脉引起流区、下肢、口腔及眼结膜处,中心呈白或黄色,持续数天,常成群反复出现;过往可见的Roth点、Janeways结、Osler结、指甲下条纹状出血,近几年已很少出现。

5.脏器检塞:包括脑、肾、脾、肺、冠状动脉、肠系膜及肢体动脉栓塞

6.血培养:发热期每小时抽血一次,连续3-5次,每次采血10ml以上,同时兼作大厌氧菌和霉菌培养,可有阳性。

7.血清免疫学检查可出现-球蛋白血症低补体血症,98%免疫复合物阳性。

8.二维超声心动图:心瓣膜可见赘生物,诊断价值较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0%,对3mm的赘生物,需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方能检出。

1.起病急骤,进展快,病程数天或数周,高热、冷颤等全身毒血症状明显。

2.60%病人心脏原无异常,多发生在化脓性感染的基础上,近年不少有静脉吸毒史,致病菌直接侵进后形成心内膜炎症及赘生物。

3.致病菌毒性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等。

4.心内膜上赘生物大而脆,易发生转移性脓肿,累及瓣膜后常迅速引起穿孔,可发生腱索或乳头肌断裂,有新的心脏杂音

(编辑:袁达)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