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中医治疗诊断方法

发布日期:2014-10-16 17:42:20 浏览次数:1600

证候:耳鸣如吹风声,与呼吸有关,活动及劳累后症状加重,伴自声增强,听力下降。检查见鼓膜随呼吸扑动。全身可伴神疲乏力自汗,少气懒言,易感冒,纳呆,便溏,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虚无力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耳鸣,耳内有气流冲击声,自声增强,劳累后症状加重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素体虚弱,或过度劳累及久病失养等致脾气虚弱,中气下陷,清阳不升,耳窍失养,咽鼓管功能减退,处于开放状态,故呼吸气流直冲入耳而耳鸣;自已语言之声亦充塞入耳,不能外泄,故自声增强;外界之声入耳易泄故听力减退;活动及劳累后更耗伤其气故症状加重;全身及舌脉所见,均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之证。

证候:耳内气满堵闷,伴耳鸣,与张口、呼吸、吞咽等动作或体位有关。检查可见鼻粘膜干燥或萎缩,咽鼓管隆突变薄或咽口扩大。全身并见鼻干咽燥,干咳痰少,口渴,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失眠,腰膝痠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析:①辨证:以耳胀闷不适,耳鸣,检查见咽鼓管隆突变薄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耳为肾之窍,为肺肾精气输注之处。肺肾阴精亏损,耳窍肌膜失养而萎缩,咽鼓管开而不闭,故张口、吞咽、呼吸进气奔入耳故耳鸣、耳内气满堵闷,检查亦可鼻粘膜干萎,咽鼓管隆突变薄及咽口扩大;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肺肾阴虚之象。

1.耳镜检查:可见鼓膜随呼吸节律而扇动,吸气时内凹,呼气时向外膨出,此为本症的一个重要体征。重症者甚易发现,轻症时可嘱患者捏鼻闭口稍微用力呼吸或闭口并堵住一侧鼻孔而通过另一侧鼻孔深呼吸,方可发现此征。本病患者鼓膜外观一般正常,少数呈萎缩菲薄状态。

2.听诊管检查:将听诊管插入患者外耳道,可听到患者的呼吸声和说话声。

3.鼻咽镜检查:偶见咽鼓管圆枕萎缩、咽鼓管咽口扩大或咽隐窝疱痕粘连。

4.咽鼓管阻力测定:Hartmann法测量咽鼓管阻力小于2.67kPa。

5.纯音测听:一般听阈正常,某些患者有轻度传导性聋,少数存在感音神经性聋。6.声导抗测试:部分患者的鼓室导抗图可出现咽鼓管异常开放的特征性波动型曲线,这种波动型曲线的切迹的出现与呼吸同步,据此可与伪迹相鉴别。

1.病因治疗:体重严重下降引起者应加强营养,妊娠引起者分娩后可缓解,神经系统疾病引起者需请神经科治疗。

2.局部治疗:一般采用使咽鼓管管腔及咽口变窄的方法,需结合病情慎重选用,并密切观察,谨防咽鼓管过度狭窄。

(1)吹药粉法:经咽鼓管导管吹入4:1的硼酸和水杨酸粉,每周2~3次,此法使咽鼓管粘膜肿胀而暂时缓解症状。

(2)药物涂抹法:系以化学腐蚀剂经咽鼓管导管涂于咽鼓管咽口内,以使咽鼓管内产生疤痕,缩小咽鼓管口。常用药物有10%~20%硝酸银、5%~10%三氯醋酸及5%石碳酸等。

(3)硬化剂或硅胶等注射法:将硬化剂、硅胶及自体血清等注射于咽鼓管咽口处的粘膜下,以使开口变窄。

3.植入中耳通气管:有学者经鼓膜切口植入中耳通气管,使鼓膜内外压力平衡,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①咽鼓管咽口软骨切断缝合术:Simonton推荐经腭进路作咽鼓管咽口软骨的切断缝合术,以使咽鼓管咽口缩小。

②咽鼓管鼓室口半堵术:经患耳外耳道前壁切口,暴露咽鼓管鼓室口,刮除鼓室口上壁粘膜,塞入自体骨片或同种异体锤骨头,以医用胶粘合,但仅将咽鼓管部分堵塞,使管腔缩小。

③腭帆张肌松解术:是目前较常用的手术方法。于患侧上颌结节内侧、硬腭后缘之翼板钩突处切口,暴露钩突,将钩突根部前面的腭帆张肌肌腱分离,小心提起并套过钩突尖端,使其改行于钩突背侧。也可将钩突凿断或将钩突骨折而不完全折断。这样腭帆张肌即被松解,从而使咽鼓管管口开放和管腔扩大的力量减弱,闭合的力量相对增加,故咽鼓管的自然闭合状态得到改善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