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晕动病模拟划船机

发布日期:2014-11-07 13:19:43 浏览次数:1595

陈仙亮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看到里面的东西只是轻微受损,顿时松了一口气,所幸没想象中损坏严重。

眼前这个大家伙名叫基于耳前庭被动训练的晕动病模拟划船机(以下简称“模拟划船机”),它由一个黑色木质底座、一支近一米的撑架以及两个模拟小船构成,接入电源后,中心对称的两个小船便可旋转运作。

凭借着“模拟划船机”,陈仙亮和队友获得了在无锡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三等奖。

旅途的奔波,长途的煎熬,对于晕车族来说是长期的困扰。除了晕车,晕船、晕机等都被称为晕动病,陈仙亮坦言自己就有晕动病:“我本身就晕车,来到郑大后,每次去市区都备受B12的摧残,非常痛苦。”

为了防止晕车,陈仙亮就想能不能制作一个抗晕车的发明。灵感突发的陈仙亮马上就着手准备起来,他邀请了同是机械工程学院11级的陈荣、张帅及电气工程学院11级的张恒。四人说干就干,开始了模拟划船机的发明之路。

最初他们想的方案是制作公交车上的防晕车座椅,然而这个方案却被老师苏宇锋一口否决。苏宇锋老师认为现在的公交车基本已定型,想要改动车的装置是不切实际的,“与其被动地通过座椅防止晕车,不如主动地通过训练来提高抗晕车能力”。

苏宇锋的话点醒了他们。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陈仙亮和他的伙伴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经过反复推理论证,终于敲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即制作提高患者抗晕动病能力的模拟划船机。

团队成员尽管曾参加过竹蜻蜓动力装置大赛、航模大赛等校级的比赛,但四人聚在一起制作如此高难度的发明还是第一次,模拟划船机能否做出来还是个未知数。

陈仙亮查阅的文献表明:约70%的晕动病是由患者耳前庭器官机能稳定性不良造成的。那么要提高抗晕动病的能力则需要提高耳前庭机能的稳定性。这个结论为模拟划船机的运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模拟划船机启动后,一方面小船底部有凸轮转动,一方面是轴承旋转,上下颠簸和圆周旋转带来的两个加速度叠加在一起,就能刺激坐在船上的人的耳前庭机能稳定性。”陈仙亮解释到模拟划船机的工作原理。

理论基础是有了,然而实践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大到原料木板的切削,小到模拟小船的摆放位置,每一个细节都是关键。线路旋转缠绕、控制底座大电机强电流等难题接踵而来。而单单为了解决供电问题,就花费了四人一周的时间。

为了在比赛之前做出模拟划船机,陈仙亮用一个暑假投入到制作中来。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叫同伴起床,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匆匆赶往实验室,一天下来累得回到宿舍倒头就睡。

模拟划船机虽然制作完成,但后面的挑战更大,他们要将模拟划船机运往无锡。在这之前,他们必须保证模拟划船机完好不损地参加比赛。

开赛前一天是陈仙亮最为忐忑的一天,担心模拟划船机在托运中受损的他在机器到达的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检查,所幸只是轻微受损。除了要对防晕车的修复调试外,陈仙亮和队友还要布置展台、修改并背诵PPT、递交创业计划书等。当晚,本着“细节决定成败”的原则,陈仙亮花费了近4个小时背诵PPT,与同伴反复演练展示方式。

比赛过程中,一位自称晕车二三十年都没好的观众质疑模拟划船机的实用性,不相信模拟划船机有这效果。经过队员的轮流讲解半个小时,那位观众最终把票投给了模拟划船机。

评委们评价作品:“富有创意,贴近生活,在学生作品中十分可贵”,而模拟划船机在最后的评定中荣获了三等奖。

这一路的磕磕碰碰在陈仙亮眼中是值得的,“对于这次比赛,没有遗憾”。陈仙亮也想过模拟划船机的未来,“我一直有个创业梦,希望毕业以后能和模拟划船机走得更远。”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