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急性乳突炎介绍

发布日期:2014-11-23 09:34:51 浏览次数:1595

病理生理乳突内气房粘-鼓膜充血肿胀、坏死、脱落、骨质脱钙,鼓窦入口粘膜肿胀或肉芽阻塞,导致脓液不能循鼓窦-鼓室或鼓窦-咽鼓管通路向外引流,引流不畅导致蓄积于气房的脓液进一步破坏骨质,形成急性化脓性乳突炎。气化型乳突多形成较大的脓腔,因为其气房骨壁薄,受压迫及炎症的影响易发生坏死,气房相互融合,遂形成融合性乳突炎或乳突蓄脓。溶血性链球菌或流感杆菌多引起出血性乳突炎。乳突骨壁多保持完整,气房内充满血性渗出物。板障型乳突常可表现为乳突骨髓炎

临床表现1.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恢复期,约3~4周时,耳痛不减轻,或一度减轻后又逐日加重;听力无好转甚或加重;耳流脓不减少甚至增多,引流受阻时流脓突然减少及伴同侧颞区头痛以及再次发热等全身症状,重者可达40℃以上,应考虑有本病之可能。儿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脉速、嗜睡惊厥。常伴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同时由于小儿岩鳞裂尚未闭合,且炎症可通过周围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刺激邻近的脑膜,引起脑膜刺激征,称为假性脑膜炎,查脑脊液无异常改变有助鉴别。

2. 乳突部皮肤轻度肿胀,耳后沟红肿压痛,耳廓耸向前外方。鼓窦外壁及乳突尖有明显压痛。

3. 骨性外耳道内段后上壁红肿、塌陷。鼓膜充血、松弛部膨出。一般鼓膜穿孔较小,穿孔处有脓液搏动,脓量较多。

5. 乳突X线片或颞骨高分辨率CT显示:乳突气房高密度影,脓腔形成后房隔融合,形成一个或多个大腔,有时可见气液平面。

鉴别诊断外耳道肿外耳道疖可有挖耳等耳外伤史,一般无发热等明显全身症状,耳痛常在咀嚼或张口时加重。耳廓牵拉痛,耳屏压痛,但无乳突压痛。听力一般正常,仅在外耳道明显红肿阻塞的病人可以有轻度的传导性听力下降耳内流脓,不伴大量粘液,量少。鼓膜完整,颞骨CT显示乳突及中耳内无高密度影,但外耳道软组织增厚。

隐匿性乳突炎多由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充分或不及时造成。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虽然检查鼓膜完整,但是,乳突内隐藏着不可逆的、进行性的化脓性炎症,侵及骨质,常易漏诊,导致并发症发生,应引起警惕。致病菌多为嗜血流感杆菌。患者可仅有轻度耳内不适、头痛、食欲不佳、低热等;查体见鼓膜完整,但可有增厚及轻度充血,外耳道后上壁充血。乳突可有轻压痛;听力图显示呈不同程度的传导性减退;颞骨CT可见乳突气房模糊、房隔破坏等。诊断后应行单纯乳突切除术治疗。

疾病治疗疾病早期,控制感染及通畅引流为本病的治疗原则。可根据药敏结果采用敏感抗生素治疗,遇颅内并发症时,选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同时改善局部引流。若引流不畅,炎症未能控制,出现可疑并发症时应立即行乳突切开术。

全身用药及对症治疗1. 应尽早足量应用药敏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力求彻底治愈。可留取鼓膜穿孔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 注意休息,清淡饮食,疏通大便。对于进食饮水差、高热等全身症状较重的患者予支持对症治疗,补液、降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局部治疗1.无鼓膜穿孔时:

B.鼓膜切开术:适用于鼓膜明显膨出,或穿孔小无法通畅排脓等。

C.脓液减少或炎症消退后,可用甘油或酒精制剂滴耳。

手术治疗单纯乳突切除术(simple mastoidectomy)是在完整保留外耳道壁的情况下,清除乳突腔内全部气房的病变组织,不触动鼓室结构,保持原有听力的手术。手术目的是清除乳突内气房、鼓窦及鼓窦入口的化脓性病变,建立乳突、鼓窦及中耳的良好引流,促使中耳及乳突炎症消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适用于急性融合性乳突炎、隐蔽性乳突炎、已出现并发症或有并发症可疑者。

颅外并发症:耳后鼓膜下脓肿、贝佐脓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迷路炎及岩部炎。

颅内并发症:硬膜外脓肿、硬膜下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脑脓肿

1. 严密观察并发症发生,乳突炎特别是骨疡型和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时,因引流障碍,感染可经骨壁的破坏区,扩展或通过骨鳞缝、前庭窗、蜗窗等自然了孔道,或经血管及骨血栓性静脉炎,而使感染蔓延至邻近组织器官,引起各种并发症。

2. 凡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病人,有耳痛及头痛增重,畏寒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神志改变等,均应考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才能减少病痛,挽救生命。[1]

疾病预防1. 积极及时治疗急性中耳炎:患急性中耳炎后应及时就医和治疗,控制感染,通畅引流,以防中耳乳突处的化脓性炎症扩展,引起颅内外严重并发症。

2. 提高身体健康素质,加强营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与维生素饮食,增强抵抗力。

参考资料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 主编.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57.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