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假期过饱过腻小心急性胆囊炎

发布日期:2014-11-30 21:35:15 浏览次数:1595

已出现过绞痛的“带石者”更应提高警惕,过饱过油饮食后,触发急性胆囊炎的几率大增

国庆长假即将来到,亲人朋友欢聚一堂,大吃特吃,好不热闹。但肝胆胰科专家提醒,假期应注意保持平常饮食规律,切勿吃得太饱或过于油腻,否则可能招来急性胆囊炎。尤其是已经出现过胆绞痛的“带石”人群,在过饱过油饮食后,触发急性胆囊炎的几率大增,甚至可能发生夺命的急性胰腺炎

医学指导/广东省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普通外科主任、肝胆胰外科专家简志祥

不久前,55岁的许先生差点被急性胆囊炎要了命,而“扣动扳机”的,竟是一只油汪肥甘的炖猪肘。

原来,许先生一向偏爱味重油大的食物,五香扣肉、肥叉烧、炖圆蹄等都是他的至爱。在他生日宴上,家人专门为他点了炖猪肘,许先生几乎尽兴吃完。没想到,晚上一家人到卡拉OK欢唱时,许先生突发不适,自感右上腹绞痛,于是回家休息并服用消化药。到次日凌晨,许先生绞痛症状加重,并且放射至右肩背疼痛,伴发低烧,家人发现,许先生的眼睛和皮肤都有些发黄,感觉情况不妙,立即将他送到医院。

急诊检查证实,许先生胆囊有结石,较大的结石嵌顿在胆囊管出口,胆囊收缩推送下嵌顿在胆囊管的结石进一步掉入胆总管,导致胆总管堵塞。医生问诊后认为,许先生本身有胆石症,暴食油腻的高脂肪食物后,触发急性胆囊炎。

“吃得太饱、摄入太多脂肪,并不是急性胆囊炎的直接引发因素,但绝对是触发点。”广东省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普通外科主任、肝胆胰外科专家简志祥表示。

他认为,胆石症可称得上是急性胆囊炎的“基础病”,有研究显示,80%的急性胆囊炎伴有胆囊结石。胆石症因发生部位不同而分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负责分泌胆汁、胆囊则负责贮存胆汁,需要时推送胆汁经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成为分解吸收食物的一种消化液。

当饮食清淡、定时定量时,即使有胆石症,胆汁分泌、推送正常,“带石”不影响生活。

不过,一旦突然吃下很多脂肪,如油炸、香煎、炖肉等,或者吃得太饱,胃部就会释放信号,“请求”专门乳化脂肪的胆汁大量分泌应急,将脂肪乳化成乳滴,胆盐再结合脂肪酸甘油—酯而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吸收脂肪乳化产物、脂溶性维生素等。

可以想象,胆汁连忙从肝内胆管泌出,胆囊也“受命”增强收缩推送预存的胆汁,量大而速度快,这时,平常乖乖呆在原位的结石,就被胆汁推送着在胆管内运动,自然容易发生卡顿在胆囊管和胆总管的情况。

“更严重的情况是,结石随胆汁运动至胆总管末端,就会出现剧烈的胆绞痛、寒战发热,甚至眼黄、尿黄、皮肤黄的黄疸现象。”简志祥指出,黄疸情况较少见,但提示情况严重。如果结石卡顿在胆管与胰管会合处,可导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麻烦就更大了。

据介绍,急性胆囊炎早期患者,症状较轻,非手术疗法对大多数(约80%~85%)患者有效。疗法包括用药解除括约肌刺激、解痉镇痛、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稀释胆汁等。不过,治疗期间,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和体征有发展,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病程较快;约1/4的急性胆囊炎病人发展成胆囊坏疽或穿孔。

简志祥提醒,当手术时即手术,全国各大医院的最新统计显示,胆石外科手术已占到普通外科手术的第一位,占11.53%,“胆囊切除或合并肝外胆管手术,已经可以安全地微创进行”,如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拥有了腹腔镜、胆道镜、ERCP等多镜联合微创治疗胆石症技术等,其中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尤受欢迎。

在我国,胆石病发病率约为10%。那么,是不是90%的人没有胆结石,就不用担心大吃大喝会诱发急性胆囊炎呢?

非也!简志祥表示,其实很多人是隐性胆石症患者,或者胆石为泥沙样。一项尸检统计证实,男性胆石病发病率高达19.1%,女性高达29%。现代都市人饮食习惯改变,肉食增加,运动及体力劳动减少,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基础病多发,因此“带石生存者”数量很大。

专家建议,平时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宜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不宜过饱;食物结构上,尽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严格控制脂肪、胆固醇摄入,肥肉、油炸食品、香煎食品、动物内脏、浮油肉汤、蛋黄、鱼子、蟹黄等要少吃,每日脂肪摄入量不易超过50g,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应限制在200mg以内,主张植物油烹调。(文/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郝黎、靳婷)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