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中医治疗

发布日期:2014-10-29 16:42:26 浏览次数:1596

视网膜中央动脉是视网膜内层营养的唯一来源。由于该动脉属于终末动脉,分支间无吻合,一旦发生阻塞,视网膜内层血供中断,引起急性缺血,使视功能急剧障碍。本病发病急骤。大多数为单眼,亦可在数日或数年后累及另眼。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瞬间能引起失明的严重眼病,中医称为暴盲

本病由于视网膜中央动脉的主干或其分支阻塞,使其所供应的区域发生急性缺血、缺氧,致使该区营养切断而引起极度的机能障碍,本病发病急,得病后必须立即抢救,分秒必争,否则将造成永久性失明。临床多见于单眼,偶而也可见于双侧,发病人以中老年人较为常见。

病因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七情郁结,气滞血瘀;或气虚不足,行血无力,气血瘀滞;或过食肥甘,脾失健运,痰浊阻络;或阴虚阳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等,皆可致气血失和,眼内脉道瘀滞而发病。本病若治不及时,可致目系萎缩。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西医病因:

多由于栓子、血栓、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在年青人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二央瓣)狭窄、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患者,而老年人多见于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患者.

1、动脉壁改变与血栓形成 本病多数病例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全身或局部的炎症性血管病(如颞动脉炎、血栓性脉管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behcet病,Eales病、葡萄膜炎等)均可累及该动脉,引起该动脉内膜增生或水肿,使管腔狭窄,内壁粗糙。由于血流冲力,狭窄处常留有间隙,当间隙剩有原管腔的1/3时,临床无表现,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血流灌注压不足或眼压升高等),此间隙可突然关闭。

2、动脉痉挛 急性进行性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等的动脉痉挛和慢性进行高血压病在全身小动脉广泛硬化基础上的动脉痉挛,均可累及视网膜中央动脉引起其主干或分支的一过性阻塞。

3、栓塞 本病很少由血循环中的栓子引起,已如前述。由栓子发生阻塞者,栓子常来源于心瓣膜及附近大动脉内壁脱落的赘生物。如: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主动脉瓣、二尖瓣上的赘生物,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及动脉瘤内的血栓等。栓子的病理检查发现有:钙、胆固醇、脂、中性脂肪及血小板等。此外,文献报道亦有:空气、脂肪、肿瘤碎片、可的松、脓块、寄生虫及虫卵等。视网膜中央动脉在进入视神经及眼球之前,由于视神经硬鞘膜及巩膜筛板处管径窄,为栓塞之好部位。体积较小的栓子,可发生于该动脉的某一分支。

4、其他 眼球后麻醉时球后出血及外科手术时俯卧全身麻醉后,亦能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其原因可能与眼球受到压迫及患者处于失血或休克状态有关。

视网膜中央动脉一旦阻塞,血流中断,视网膜内层立即缺氧、坏死、变性。其严重程度与速度与阻塞是否完全相一致。据报道,完全阻塞后3小时组织学检查,已可见到视网膜内层细胞胞膜破裂,核染色质堆积,细胞自溶及液体脱失,此后,毛细血管管壁内皮细胞及壁间细胞变性,留下大片无细胞、无功能的毛细血管区。视网膜内层细胞坏死被吸收后为神经胶质所代谢。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突然,视力急剧下降,模糊不清,甚至无光感。外眼检查正常,不红不肿,光感消失者,可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若尚有部分视力者,光反应迟钝

检查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底检查,有下列改变:

1.视乳头变淡,甚至苍白,压迫眼球在视乳头上不能压出动静脉搏动。

2.视网膜动脉显著变细、呈线状,或伴有白线,有时血柱呈串珠状。

3.视网膜呈急性贫血状态,后极部视网膜呈乳白色混浊,愈到周边部混浊程度愈轻。

4.黄斑区呈一樱桃红色(因黄斑部无视网膜内层,该处由脉络膜营养)。

5.如果患眼在视乳头颞侧存在睫状视网膜动脉支,可留下典型的舌状红色区,该区视网膜透明。

6.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中央动脉无灌注,如果为动脉分枝阻塞,可见有血流在分枝的某一点突然中断,准确显示阻塞的位置。

鉴别诊断在主干阻塞中央静脉阻塞时,因肯底广泛出血和水肿,动脉可被隐没,仅凭眼底所见,易于误诊为单独的中央静脉干阻塞,可从视功能突然丧失而予以鉴别。

1.急性眼动脉阻塞

2.眼内误注入庆大霉素

3.其他出现樱桃红斑的疾病

分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中医分型:

本病辨证,多属实证或虚中夹实之证。因情志所伤,视力骤降,眼底网膜血管变细,后极部呈灰白色混浊,黄斑区呈樱桃红斑,舌暗脉弦者,多为气滞血瘀;若形体肥胖、苔腻脉滑者,为痰浊阻络;著平素头晕头痛,急躁易怒者,多为肝风内动,脉道闭阻;若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脉弱无力者,多属气虚血瘀。本病眼内脉络阻塞日久,可致视力丧失。

1.气滞血瘀

证候:多在情志不舒或暴怒后突然发病,视力骤降,视乳头边缘模糊,网膜血管变细,后极部呈弥漫性灰白色水肿,黄斑部见樱桃红斑,伴胸胁胀痛嗳气,舌质暗,脉弦或涩。

辨析:①辨证:以视力骤降,网膜动脉显著变细,网膜灰白色水肿,情志不舒,舌质暗为辨证要点。②病机:情志所伤,使肝失疏泄,气血失和,气滞血瘀,致眼内脉络阻塞,输注眼内气血骤断,故暴盲。眼内气血缺乏,故脉络变细,网膜呈灰白色。黄斑区网膜因供血途径不同,独能保持正常色泽。胁疼、舌质暗,脉弦成涩皆为肝郁气滞血瘀之故。

2.痰浊上扰

证候:视力骤降,眼底动脉变细,网膜呈灰白色混浊,水肿较甚,伴形体肥胖,头晕而重,胸闷,食少恶心,苔腻脉滑。

辨析:①辨证:以视力骤降,网膜混浊水肿较甚,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过食肥甘,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上犯,阻塞目中脉络,痰阻血瘀,故视力骤降,网膜混浊水肿。痰浊阻于中焦,故胸闷,食少恶心。苔腻脉滑为痰浊内阻之象。

3.肝风内动

证候:视力骤降,网膜动脉变细,后极部呈灰白色混浊,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头晕头痛,少寐多梦,或有腰膝痠软,舌暗红,脉弦。

辨析:①辨证:以视力骤降,网膜动脉变细,网膜呈灰白色,平素头晕头痛,易怒,脉弦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并走于上,脉道闭阻,故视力骤降。风阳上扰,故头晕头痛。脉弦及肝病之象。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西医分型:

1.贫血性视网膜病变:①双眼发病,多无自觉症状,若视网膜出血和渗出物侵犯黄斑则可出现视力障碍;②病固为造血不良,急慢性失血;③轻压眼球可见动静脉搏动;④视网膜色浅或稍黄,视网膜有不同形状的出血。

2.前部缺血性视乳头病变:①视力突然减退但较轻;②视野改变为水平半盲,象限盲或垂直盲;③视网膜动脉稍细,可有硬化现象;④视网膜无缺氧性水肿,黄斑区无樱桃红点。

3.视乳头水肿:①视力障碍较轻,为渐进性视力下降,多为双侧;②视网膜动脉较细,静脉扩张迂曲,呈瘀滞状态;③可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压高表现;④生理盲点扩大,荧光造影视乳头呈强荧光。

4.视盘血管炎:①视力轻度减退或正常;②视乳头充血、水肿、生理盲点扩大;③视乳头和视网膜可有出血、渗出;④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黄斑区色素紊乱。

中医治疗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应急则治标,或标本兼顾。临证以活血、祛痰、熄风为主,对气虚不足者,又当益气活血。参合全身辨证,加减用药。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古方中医辩证施治:1.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通窍。

2.痰浊上扰

治法:涤痰开窍。

3.肝风内动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

4.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