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异物怎么治疗
眼内异物是怎么回事?专家表示,眼内异物是一种特殊的眼外伤,较一般眼球旁穿通伤有更大的危害性,异物进入眼球,除了在受伤时所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外,由于异物的存留增加了对眼球的危害,一般来说,眼内异物需要及早诊断,适时手术,以保护眼球和保留视力,眼内异物的种类:眼内异物分为磁性和非磁性两大类,磁性者手术时可用磁铁吸出;非磁性异物中包括其他金属,合金和非金属,非磁性异物的摘出大多比较困难,异物在眼球内的位置,在眼球前段者约占20%,眼球后段者约占80%,其中有10%位于眼球壁,左眼多于右眼,双眼同时有异物存留者约1%。
眼内异物有什么症状?下面,专家将会为你做详细的介绍:
眼内异物的诊断根据有以下几种:
1,病史:有外伤史,特别是以锤敲击和爆炸致伤者眼内异物的可能性最大,此外,机床上的飞屑和射击的各种弹丸也是常见的致伤物,树枝,竹签,细木棍或细金属丝等的刺伤,也可能其尖端折断而留在眼球球内。2,眼球穿通伤:异物进入眼球必然先造成眼球穿通伤,眼球穿通伤是眼内异物诊断的重要依据和必有的表现。3,异物或其通道的表现
(1)前房异物:前房异物多位于虹膜的表面或角膜的后层,少数异物位于虹膜的层间,不易发现。(2)晶体异物:晶体及其囊上的异物易于发现,如晶体已有轻度浑浊或异物为透明的,因而不易判断时,可用检眼镜检法(彻照法)检查,由异物的遮光而显示暗影,当晶体混浊较重时,需用特殊诊断方法包括X线,超声,CT或磁共振等加以诊断。(3)睫状体异物:除了拉于睫状体平坦部的后部异物可用间接检眼镜加巩膜压迫法可能看出者外,其余则需用特殊诊断方法进行诊断。(4)前部玻璃体的异物:用良好的焦点照明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易于发现,接近眼球壁者须用间接检眼镜或三面镜检查,但如有玻璃体出血,混浊或外伤性白内障,角膜混浊,虹膜粘连,瞳孔不能散大等而异物不能直接看到时,则需用上述的特殊检查方法进行诊断。(5)眼球后部的异物:如屈光介质尚透明,往往可在后部玻璃体,视网膜或视乳头上发现异物或包括异物的机化团,约仅20%~25%的眼球后段异物可用上述方法直接看到,其余大部分则需依靠各种特殊诊断方法可确定诊断,即或是已经直接看到异物(或包括异物机化团),也往往需要以X线,超声,电磁定位器或磁性试验等进一步加以证实。(6)异物通道的发现:如不能直接看到异物,则可试行寻找异物进入眼球内的通道,再结合病史加以判断,例如:
①角膜上有新鲜的伤口或已愈合的穿通性伤口(全层瘢痕),而虹膜,晶体均无外伤表现,病史上系碎屑致伤,则异物可能位于前房或前房角。②角膜有上述的伤口或已愈合的伤口,相应的虹膜上又有一穿孔,但晶体并无损伤,则异的可能位于后房。③角膜有损伤,且晶体相应部位有局限性或大范围的混浊,则异物很可能在晶体内或穿过晶体而达到以后的部位,瞳孔区的异物伤,可不经虹膜而仅经角膜和晶体。④玻璃体通道:角膜,虹膜,晶体有上述相应部位的损伤,而晶体大部分尚透明者,或眼球壁之入口在巩膜者,可仔细寻找玻璃体通道,后者为一斜行条索,带有散在的色素。(7)视网膜损伤的发现:如发现有典型的视网膜损伤,则高度怀疑异物的存在。发现异物通道或视网膜损伤后,还要结合外伤史加以判断,如系碎屑致伤,则异物存留的可能性较大,但仍需借助上述的特殊检查方法加以证实。
眼内异物定位的检查有以下几种方法:
1,检眼镜定位法
(1)对比定位法:在检眼镜下,以视乳头的直径(平均为1.5mm)作为测量尺度,量出异物距黄斑中心凹几个乳头直径,周边部的异物,则测量其与锯齿缘的距离,然后确定异物所在经线,以时钟方向表示之,周边部的异物须用间接检眼镜或裂隙灯三面镜进行定位。(2)视野计定位法:借助于手持式小型视野计,以直接检眼镜测出异物所在的经线和纬线,再计算出其位置,经度不需特殊计算,只把所查出的异物所在的经线换成时钟方向即可,经线与时钟方向的关系(左右眼相同)是:自3点开始,逆时钟方向旋转,即3点为0;12点为90;9点为180;6点为720,纬线的换算方法有多种,比较准确而实用的是杨沛霖医生的换算表,此表根据经纬线的度数可查出异物与角膜的弧距,弦距,垂距与轴距,并可按此表绘制出一个眼内异物换算记录图,既可换算又可作记录之用。(3)漂浮异物的定位
①测定异物与眼球壁间的距离:间接检眼镜可利用立体视而判断异物与眼球壁间的距离大小,用直接检眼镜可以测定其距离的毫米数,方法是分别观察异物附近的视网膜和异物表面,均选用能看清时的最低凹镜或最高凸透镜,由看清两者时所用的镜片度数之差,计算出其间的距离,可按每3D之差相当于1mm的挖值来计算。②了解异物活动度的幅度:当看清异物后,让眼球转向一侧,然后急速转回原位,以观察异物活动的范围。③了解何种体位时异物最接近眼球壁:分别采取坐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俯卧位,头低位,并结合眼球的上,下,左,右转动,按前述测量距离方法,一一测出异物与眼球壁的距离,比较各个体位时异物的位置,找出异物与眼球壁的距离最远和最近的体位。(4)磁性试验:凡用检眼镜能直径看到的异物都可进行磁性试验,以了解异物有无磁性及磁性的大小,并了解异物是否固定及固定的程度,试验时,先看清异物,以手持电磁铁的磁头尖端指向异物,由距眼10cm处开始,由远而近反复开关,以观察异物随电磁铁的开关而同步活动的情况,磁头接触眼球,异物仍不动者,可视力阴性,此时亦可换用巨大电磁铁进行试验,阴性结果说明异物为非磁性或虽为磁性但牢固地固定在眼球壁上,不易摘出,一般需按非磁性异物的摘出方法进行手术。2,X线定位法:X线定位法是眼内异物定位的生要方法,定位结果准确可靠,而且不受眼的屈光介质混浊的影响,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1)直接定位法:即由X线正位及侧位片上直接测量出异物位置的方法,具体方法是:
角膜缘标记:在角膜缘放置金属标记,最简单的方法是在角膜缘缝上一金属环,但最好是带有指示杆的定位器,后者为一塑料制的角巩膜接触镜,在相当于角膜缘处有一内径为11mm的金属环;在其前方的正中有一长20mm,直径2mm的金属指示杆,将此定痊器用缝合法或吸附法固定在眼球表面。摄正位片的方法:患者俯卧,头稍上仰,使听眦线与检查台面(或片匣)呈45角,眼球向下注视,球管由上方向下垂直投照,使X线中心线与眼球矢状轴相一致,调整球管高度,使靶一片和眼一片距之比为10∶1,按头颅正位条件投照,所拍片比实物大,二者之比例为1.1∶1。摄侧位片的方法:患者侧卧,头侧放,患侧贴近台面(或片匣),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两眼向水平方向注视,球管由上方向下垂投照,使X线中心线与角膜平面一致,并使靶一片距离与眼一片距离之比为10∶1,按头颅侧位条件投照,所拍照看与实物之比为1.1∶1。读片方法:在正位片上可测出异物所在的经线和异物在矢状轴的距离,在侧位片上,可测量出异物与角膜缘平面的垂直距离,正位片和侧位片都可以用眼内异物测量器进行测量,此测量器也是按1.1∶1绘制的,所以测量时不必换算放大率。记录方法:测量出上述3个数据之后,可以标绘在眼内异物定位记录图上,则异物在眼球内的空间位置以及异物与眼球壁的关系,就可一目了然。校正方法:在摄片时可能出现眼球的偏斜,特别是摄正位片时,眼球偏斜可形成异物经线和异物与矢状轴距离之误差,为校正此误差,有两种简单的方法可供采用,有条件时亦可用电子计算机计算的方法。①垂直位校正法:除摄正位片外,再摄一垂直位片,方法与摄正位片相似,让患者俯卧,头心量后仰,听眦线与台面呈30角,眼向正前方平视,球管由上向下垂直投照,中心线与角膜缘平面一致,亦按靶一片距离与眼一片距离之比为10∶1安排,如有困难也可按5∶1或4∶1安排,则测量时可用眼内异物定位器中间的坚标尺进行测量,测出异物在矢状面的鼻侧或颞侧若干毫米处,再从原来的测位片上量出的异物在眼球水平切面的上方或下方若干毫米处,然后以计算法或绘图法进行校正,亦可利用眼内异物定位记录图进行校正。②指示杆校正法:如摄正位片时眼球有偏斜,则指示杆的投影必不成一圆点而为一椭圆形或长形,则按指示杆投影延长的长度(L)与侧位片上异物与矢状轴的距离(P),计算出应校正的距离(d),计算公式如下:d=LP/20,计算出d后,自定位环的中心,向指示标杆投影延长的对侧移动d的距离,即新的中心,以此中心作为座标的原点进行测理,所量出的异物经线和异物与矢状轴的距离,即为校正后的正确的距离。③电子计算机定位校正计算法:利用电子计算机的程序运算,只需在有偏斜的照片上量出所需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后,即打印出异物的经线位置,异物与角膜缘平面的垂距,异物与矢状轴的距离,异物与眼球外表面的距离,最佳切口位置等5个数据,如用B/A超声测出眼轴长,则可绘出眼球动态模型,并将异物标绘在眼球图上。(2)几何学定位法
第1片:与直接定位法的侧位片一样,仍放置带有指示杆的接触镜式定位器,但使患眼尽量贴近片匣(眼一片距离仅4cm左右),球管尽管升高,靶一眼距离达100cm;第2片:快速换片(或不换片面采用两次曝光法),保持患者头和眼完全不动,向患者足侧移动球管,移动距离为靶一眼距离的一半,即50cm,倾斜球管,描准眼球(球管倾斜角度应为2634),摄第2张侧位片。测量及计算方法:在两张侧位片上各绘出指示杆投影的延长线,即为眼球的水平面,量出异物的两片上与水平的垂距,由第1片上量出者为a,由第2片上量出者为a,均以异物在水平上者为+,在水平面下者为-,代入公式:b=〔(a)-(a)〕2(注)*。
眼内异物并发症的表现:眼内异物存留较久,常出现某些并发症,此时可根据并发症而进行诊断,再以其他方法加以证实,常见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眼球铁锈症:铁异物存留数日至数月可发生铁锈沉着,首先出现在异物的周围,以后则扩散和传播到眼球内各组织,呈现棕黄色的细微颗粒样的沉着,角膜多在基质层,以周边产部较多,虹膜呈棕色,时久有虹膜萎缩,后粘连,瞳孔中等度散大,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晶体先在前囊下出现棕色颗粒或形成圆形,椭圆形斑点,以后皮质混浊,呈弥漫的棕黄色,玻璃体液化混浊呈棕褐色,视网膜易受其侵犯而发生变性萎缩,表现为视力减退和视野缩小。2,眼铜锈症:铜异常进入眼内数小时,即可在房水中查到铜含量的增加,但临床上出现铜锈症的表现则常在伤后数月或更久,异物的含铜量愈高铜锈症愈重,含铜85%以上者,其损害严重,纯铜可引起急性无菌性化脓,异物被机化组织包裹时,铜锈症则相对较轻,虹膜表现的细小铜异物常不发生铜锈症,角膜的铜锈症以周边部的后弹力层最为明显,临床上常呈现Keyser-Fleischer环的典型表现。3,虹膜睫状体炎:长期反应发生的不明原因的单眼虹膜睫状体炎或全葡萄膜炎,应详细询问外伤史,并进行其他检查以证实或排除眼内异物的存在。4,白内障:青壮年不明原因的白内障,有时可为晶体内异物或穿过晶体的异物所致。5,其他并发症:不明原因的玻璃体浑浊伴有机化膜或条索,单眼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单眼原因不明的继发性青光眼等,也应考虑眼内异物存留的可能性,而进行相应的检查。
治疗眼内异物的药物有哪些?眼内异物的药物治疗法有哪些?
专家表示,眼内异物的摘出因异物有无磁性而有不同的方法异物滴出是为了恢复和保存视力摘出手术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切操作都应极其慎重力求减少组织的损伤为恢复和保持视力创造条件。1,前房异物的摘出
(1)前房异物的摘出:前房异物一般可自异物所在经线的角膜缘切口,以电磁铁吸出,角膜后的异物,也可先缩瞳,而于异物所在处的角膜上小心切口而吸出。(2)后房异物的摘出:如已有外伤性的白内障,则可于异物的对侧角膜缘作圈套的切口,电磁铁在切口处或进少许将异物吸出,如晶体完全透明,则可于异物所在处的角膜缘作切口,并切开虹膜根部而吸出异物。(3)晶体异物的摘出:如已有白内障,则在白内障摘除手术时一并摘出异物,在做囊外摘除术时,术中可先摘出异物,再娩出白内障,以免手术中异物丢失或嵌于前房角,异物和白内障摘除后,还可以植入人工晶体。如晶体尚透明,则术中先用电磁铁(有时须用巨大电磁铁)将异物吸至距前极2~3mm处的前囊下,然后使之突然跃起,在经处穿破前囊进入前房,立即缩瞳,按前房异物滴出方法摘出异物,术后再保持缩瞳数日,使形成虹膜后粘连,封闭前囊的伤口,防止外伤性白内障的发生,亦可用氰基丙烯酸脂或血浆封闭前囊的伤口。(4)睫状体异物的摘出:睫状体前表面的异物可按后房异物摘出方法在角膜缘作切口,睫状体其它部位的异物可由最近处的巩膜上作切口吸收。(5)玻璃体内飘浮异物的摘出:选择适当体位,要相应经线的睫状体平坦部作切口,以电磁铁自切口吸出异物,必要时可用磁棒接力法,如原有玻璃体浑浊而异物不可见,则先做玻璃体切除术,待看到异物时再进入磁棒。2,非磁性异物的摘出
(1)前房及后房非磁性异物的摘出:虹膜异物可自角膜缘切口,以小平镊小夹出,后房异物需作虹膜切除,使异物暴露后夹出之,位于角膜后层的异物,如嵌入角膜较多,则可在角膜前层作一角膜瓣掀起此瓣暴露异物;如大部分在前房,嵌入角膜较少,则可用针吸法,即自角膜缘的半切开处,进入一注射针头,以斜面接近异物而吸出之。(3)晶体非磁性异物的摘出:如已有外伤性白内障,则可于白内障手术的同时摘出异物,术中可在截囊后先摘出异物,然后娩出晶体,十分必要时,也可做囊内摘除,可连同异物一并摘出,如晶体尚透明,则不急于手术,而严密观察,无金属沉着症,则不必手术。(3)睫状体非磁性异物的摘出:由于异物相应的巩膜上作切口,细心寻找异物而摘出之,如异物较小的需用电磁定位器或方格定位等辅助定位方法。(4)玻璃体内漂浮的非磁性异物的摘出:检眼镜能见者,术前选择体位,找出适当体位,即异物距视网膜较远,比较靠前部,易于观察,易于到达的体位,最好能以斜照法看到,术中按经体位自睫状体平坦部的切口进入爪式异物钳,小心捕捉异物,如斜照法不可见,则术中可在手术显微镜(加各种接触镜)观察下进行手术,如因玻璃体混浊,无法直接看到异物时,则先作玻璃体切除术,然后摘出异特,也可第一次仅做玻璃体切除术,术后待看到异物时第二次手术摘除异物。(5)接近视网膜的非磁性异物的摘出
3,眼内异物取出后疗法
(1)预防感染,控制炎症,止血,止痛。(2)由角膜缘或睫状体平坦部切口者,术后静卧1~2日,检查眼前部及眼底,如前房已形成,或眼底无异常,即可下床活动。(3)经视网膜切口的手术,则静卧4~10日证明无视网膜脱离时,方可下床活动并开放健眼。(4)同时进入白内障手术或玻璃体切除手术者,则同时按这些手术的术后常规处理。(5)术后注意观察玻璃体出血,前房积血,玻璃体机化物形成,视网膜脱离等常见的并发症的发生,如有发生则按各该病常规处理。(6)经视网膜切口滴出异物的病人,术后6月内不能做较重的体力劳动,避免震动和剧烈的活动。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