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小儿结核性心包炎的症状

发布日期:2014-10-07 11:52:50 浏览次数:1595

1、发病原因

结核杆菌有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而对人体有致病力者为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

我国小儿结核病大多数由人型结核菌所引起。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传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人体除了牙齿和头发不会被结核杆菌侵犯外,其他各个器官都有可能中招。其中,结核杆菌最青睐肺,大约80%以上的病人都是肺结核

我国小儿结核病大多数由人型结核菌所引起。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发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同时,也是耐多药结核病疫情较重的国家,我国耐多药结核病人数约占全球的1/4,每年新发病例大概在10万人左右。

在我们的身体里和空气中到处都有结核杆菌的踪影,平时它与我们和平共处,在高度紧张时和高压状态下,一旦我们身体免疫力下降,它就会趁虚而入发病。

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强,除有耐酸、耐碱、耐酒精的特性外,对于冷、热、干燥、光线以及化学物质等都有较强的耐受力。湿热对结核菌的杀菌力较强,在65℃ 30min,70℃ 10min,80℃ 5min即可杀死。

干热杀菌力较差,干热100℃需20min以上才能杀死,因此干热杀菌,温度需高、时间需长。痰内的结核菌在直接太阳光下2h内被杀死,而紫外线仅需10min。相反在阴暗处可存活数月之久。痰液内的结核菌如用5%的石炭酸(苯酚)或20%漂白粉液消毒,则需24h方能生效。

2、发病机制

结核性心包炎的发生多有胸腔内淋巴结核、胸膜或腹膜结核病,经过淋巴逆流或直接蔓延而来,也可由心包附近的干酪液化淋巴结直接破溃入心包腔,或由全身血行播散所致。

结核性心包炎的病理过程包括4个时期:干性、渗出、吸收和缩窄。临床常见渗出和缩窄2个时期。渗出性心包炎可为全身性多发性浆膜炎的一部分,它反映了机体对结核菌的高敏反应,心包腔内积聚多少不等的浆液纤维性渗出液,心包膜表面可见散在的粟粒结核病灶或干酪样变,心包膜肿胀,覆以纤维素,失去光泽。病程顺利时,渗出液和纤维素吸收后心包膜可完全恢复正常。

如渗出液吸收而纤维素机化,结缔组织增生致使心包膜增厚且广泛粘连,可引起心包腔闭塞,甚至胸膜胸壁相粘连,临床上称为缩窄性心包炎或匹克(Pick)病。心包膜增厚程度不等,严重病例心包膜可达2cm,偶见心包膜钙化

引起结核性胸膜炎的途径有:

肺门淋巴结核的细菌经淋巴管逆流至胸膜;

邻近胸膜的肺结核病灶破溃,使结核杆菌或结核感染的产物直接进入胸膜腔内;

急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性结核引致胸膜炎;

机体的变应性较高,胸膜对结核毒素出现高度反应引起渗出;

胸椎结核和肋骨结核向胸膜腔溃破。以往认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系胸膜对结核毒素过敏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针式胸膜活检或胸腔镜活检已经证实80%结核性胸膜炎壁层胸膜有典型的结核病理改变。因此,结核杆菌直接感染胸膜是结核性胸膜炎的主要发病机制。

早期胸膜充血,白细胞浸润,随后为淋巴细胞浸润占优势。胸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继而出现浆液性渗出。由于大量纤维蛋白沉着于胸膜,可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或广泛胸膜增厚。胸膜常有结核结节形成。

一般由HSV-1引起,在新生儿可由SSV-2引起。原发感染可发生在眼部,引起严重的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眼部复发感染多见,病变严重时可达结膜基层,引起角膜混浊,甚至视力丧失。HSV感染是角膜失明的一个十分常见的重要病因。

首先发生在视网膜,偶尔整个眼球被侵犯,以致眼球变小,畸形及失明。一般发生在两侧眼球。

隐匿型先天性弓形虫病亦较常见,约占80%,出生时可无症状,但在神经系统或脉络膜视网膜有弓形虫包囊寄生,而至数月、数年或至成人才出现神经系统或脉络膜视网膜炎症状。

疱疹表现为细小灰白色或灰黄色的小结节,直径1~3mm,典型位置是在角膜缘,其周围的结膜呈扇形充血。

有时几个疱疹在两眼或一眼的不同部位同时或相继出现,疱疹亦可发生在角膜上邻近角膜与巩膜接连处。可消失而不留痕迹,或表层脱落,形成溃疡后愈合。但疱疹发生在角膜上,则形成溃疡后,每留有瘢痕。

当结膜单纯被侵时,一般无自觉症状。

当角膜受侵时,可有轻度流泪畏光疼痛及睑痉挛等。较严重时伴瘰疬性面容,此时有鼻黏膜肿胀糜烂,有脓性分泌物,嘴唇肿胀、皮肤湿疹样变化及淋巴结结核

当疱疹向角膜中心蔓延时,可后遗角膜瘢痕,甚至影响视力,此种类型目前已极少见。

疱疹性眼炎具有高度的复发趋向,时好时坏,增加损害视力的机会。

一、治疗

治疗原则与方法同活动性肺结核。高度过敏患儿在化学治疗中疱疹仍经常反复出现时,加用激素可收到良好效果。

对疱疹性角膜结膜炎,可局部滴可的松及抗生素制剂,并用阿托品散瞳。如有全身结核,应给予积极抗结核治疗,只有治愈结核才能防止眼病复发。

1、局部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主要有0.1%疱疹净眼水,0.5%疱疹净,0.05%环胞苷滴眼液,0.1%环胞苷眼膏,0.1%阿昔洛韦滴眼液,0.3%阿昔洛韦眼膏,1%三氟胸腺嘧啶核苷滴眼液及眼膏,干扰素等。其中阿昔洛韦、环胞苷、三氟胸腺嘧啶核苷对基质病变效果较好,疱疹净仅对急性期的浅层病变有效。另外,尚可辅以散瞳、热敷、防止继发感染、加用角膜营养药等治疗。

2、局部皮质激素治疗:对于上皮完好、无继发感染的深层非溃疡型者在联合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前提下可慎重选用皮质激素局部应用,尽量应用最小有效剂量,并尽快减量,但避免突然停药。树枝状、地图状或伴表层溃疡者,绝对禁用激素。

3、手术治疗:可机械刮除溃疡缘被感染细胞,同时可应用7%碘酊涂于病灶区并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以进一步清除病灶组织。对于反复发作,经各种治疗经久不愈且有穿孔趋势者可选用角膜移植术,但效果不理想。还可选用结膜瓣遮盖术或睑缘缝合术。

二、预后

预后多良好,但角膜形成瘢痕可影响视力。

小儿大多为首次感染结核杆菌,而且对结核杆菌具有高度敏感性,一旦感染此病,结核病灶周围常有广泛的炎性反应,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并会反复出现疱疹性结膜炎,全身淋巴结肿大,这在成人结核病中是没有的。

若在孩子的颈部、颌下摸到孤立或成串肿大的淋巴结,特别是家庭中有开放性肺结核病人,且孩子又没有接种过卡介苗时,更应高度警惕,及时就医,以便及早诊断治疗。

另外要做足以下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 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是小儿结核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涂片阳性结核病人,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婴幼儿患活动性结核,其家庭成员应作详细检查(摄胸片、PPD等)。对小学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能有效地减少小儿感染结核的机会。

2、普及卡介苗接种 实践证明,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新生儿期卡介苗可与乙肝疫苗分手臂同天注射。

接种卡介苗禁忌证:阳性结素反应;湿疹或皮肤病患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1个月);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

3、预防性化疗 主要用于下列对象:

(1)3岁以下婴幼儿未接种过卡介苗而结素试验阳性者。

(2)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多系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

(3)结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者。

(4)结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者。

(5)结素试验阳性小儿需较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

用于化学预防药物主要为异烟肼,剂量为10mg/(kgd),疗程6~9个月。父母新患肺结核家中之6岁以下儿童和患结核病产妇所娩出的新生儿,不管结素试验结果如何,均应给予异烟肼治疗,剂量同上。用药3个月后再做结素试验,若呈阳性,则持续用异烟肼到9个月;若结素试验阴性(5mm),则停用异烟肼。

抗HIV阳性儿童有结核接触史者不管结素试验结果如何均应接受异烟肼治疗12个月。

儿童接触之结核病人若系抗异烟肼株,则化疗药物应改为利福平,15mg/(kgd),6~9个月;若系耐异烟肼又耐利福平株,则建议给吡嗪酰胺加氧氟沙星6~9个月,或吡嗪酰胺加乙胺丁醇6~9个月。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