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神经纤维瘤症状及治疗
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亦是周围神经的一种良性肿瘤,与神经鞘瘤不同在于病理组织内除神经鞘细胞增生外,还混杂有神经内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临床表现也较神经鞘瘤多样化。不同类型的病理学改变有所不同。眼眶局限性神经纤维瘤肉眼所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物,灰白色或粉白色,缺乏包膜,边界清楚,实体性,较硬,也可见囊样变区。常发现肿物一端或一侧有发生肿瘤的神经束。
一。局限型者多发生于青年和中年人,男女患病率无区别,多发生于一侧眼眶。症状和体征类同于神经鞘瘤。发生于眶深部者引起慢性进行性视力下降,眼球突出和复视。
二。由感觉神经发生的肿瘤,患者可感觉异常,迟钝或丧失。来源于运动神经,早期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眶前部可扪及肿物,边界清楚,可以推动,较一般良性肿瘤为硬。Krohel等报告局限神经纤维瘤中有12%伴有神经纤维瘤病。
三。眼眶丛状神经纤维瘤多为神经纤维瘤病的眼部表现,只有少数病例缺乏其他部位病变。此类型发病年龄与局限者不同,在出生后或幼年时期即出现症状和体征。侵犯范围广泛,包括眼睑、眶内软组织、眶骨和邻近的脑、颞部等。眼部最早和最多见为上、下睑软性肥厚,皮下瘤组织增生,使上、下睑隆起。眼睑皮肤常有淡棕色色素斑,眼球向前突出和向下移位。
四。眼球突出虽然很显著,但向眶内纳入并不困难。肿瘤组织可直接侵犯眶内各种结构,上睑提肌首先被波及,引起上睑下垂,上举不足或不能,有的病例仅保留上睑提肌内侧部分功能。眼外肌侵犯引起眼球运动障碍,早期发生上转不足。视神经被侵犯引起视力减退。
五。眼睑病变常累及上睑板,开始于外侧,结节状肿大,引起上睑外翻,结膜充血,肥厚。皮下肿瘤增长,眼睑皮肤肥大可呈袋状,下垂至面颊部,形成所谓马面样神经纤维瘤。眼部扪诊,皮下可触及索条状、结节状或弥漫的软性肿物,缺乏边界。眶骨骨骼缺失,发生在前部,眶缘不整齐凹陷;发生在眶后部继发后部脑膜脑膨出,可引起搏动性眼球突出。眶深部并可扪及搏动性肿物,为膨出眶内脑膜脑组织。
六。眼眶、眼睑部肿瘤常向颞部和颜面部蔓延,显示颞部肿胀,皮下软性肿物及骨缺失,颜面部肿大下垂,同侧鼻翼下垂。搏动性眼球突出,躯干皮肤软性瘤和棕色色素斑。
一。提上睑肌的处理 丛状神经纤维瘤多发生于眶上部,侵犯上睑提肌发生上睑下垂,加之眼睑肥厚过长,显得上睑下垂更为明显。有的病例只保留上睑提肌内侧一小部分肌束功能,有的病例睑上举功能完全丧失。不论哪种情况,只要上睑下垂和眼睑上举不足,在眼睑病变及睑板切除后,进行上睑提肌缩短,保留5~7mm睑裂。术后既可暴露瞳孔,改进外观,又不形成兔眼及暴露性角膜炎。
二。眼睑病变的切除 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外观,属于美容、成形性手术。在上睑皮肤皱褶处切口。眼睑病变应尽量多的切除,如睑板肥厚或结节状肿大,可切除部分或全部睑板,保留睑缘。如睑缘长于对侧,可从外侧切除一部分,使两侧对称。下睑外侧及外眦以外也常被侵犯,应从下睑睫毛下切开皮肤,切口沿外眦皮肤皱褶延长,以便切除邻近病变。处理眼睑病变时尽量不用电凝止血,以免遗留过多的瘢痕,使眼睑硬化畸形。
三。眶内病变的处理 周围手术间隙病变应尽量多的切除。眶尖和肌肉圆锥内肿瘤只去除容易分离的部分,避免损伤神经和肌肉。
四。眶骨缺失的处理 小范围骨缺损,未形成眶后部脑膨出者,可不予处理。如因大脑额叶和颞叶疝入眶内,则需与神经外科合作,先使脑复位,以钛板或有机玻璃成形修补骨缺损。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