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中风后须防竖立性低血压

发布日期:2014-11-02 13:19:27 浏览次数:1600

中风后的康复治疗应与临床治疗同时进行,这样可以促进丧失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但是有不少病人和家属往往对早期锻炼顾虑重重,特别是脑出血的病人,他们担心早期活动会引起再出血。一些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他脏器有病变的病人,则担心锻炼会引起血压波动和心脏病发作。实在,中风的康复锻炼只要科学有序地进行,是很安全的。而长期卧床,限制活动不但会延误功能恢复,还会对全身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继发多种并发症,比如竖立性低血压、心

肺功能减退、体能下降、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和肌腱挛缩、静脉血栓形成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等。中风恢复期的病死主因就是并发症。

竖立性低血压是病后卧床期较长的病人常见的并发症。长期卧床的病人开始站立甚至在抬高床头成竖立坐时,会出现头晕心慌、出汗。这时病人及家属都会感到很紧张,害怕再次发生中风,赶紧卧床不敢再动,结果形成卧床头晕再卧床再头晕的恶性循环。实在这时的头晕正是由于长期卧床导致竖立性低血压引起的。正凡人在改变体位从卧位到立位时,下肢静脉扩张,容纳的血量增多,回到心脏的血量也会下降,心脏向外输出的血量减少,血压也会有所下降,只是下降的幅度小,人体可以适应,同时通过姿势血压调节反射,血压会很快自动调整过来。而长期卧床者这种神经血管反射的调节机制明显衰退,加之脑血管病本身又使这种调节发生障碍,血压下降幅度更大,不能及时调整,以致发生竖立性低血压。这种并发症一旦发生,即使进行恰当的治疗,也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恢复正常。病人因此延长卧床时间,增加了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危险性,这将大大延缓整体恢复的时程。

尽早活动、减少卧床,是预防竖立性低血压最有效的办法。一旦发生竖立性低血压,在无条件就医的情况下,在家里也能进行简单的康复。方法是:

1.逐渐抬高床头,使上半身慢慢抬高,下肢保持水平位,开始的角度可以从30度起持续5分钟,然后根据病人反应情况逐渐调整角度和时间,能达到90度维持30分钟时,可转变为床边双腿下垂直坐位,然后再逐渐过渡到站立位。

2.适当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对健侧进行适量抗阻运动,以促进血液回流,刺激神经血管调节反射的进步,从根本上解决竖立性低血压问题。

体位练习时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精神状态的变化、对对话的反应、血压脉搏的变化和面色。病人如有头晕、恶心、心慌、出虚汗等自觉症状,应及时调整或终止治疗。

(编辑:袁达)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