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的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心脏横纹肌肉瘤被认为是发育上异常 可能由原始间叶细胞分化而来,多属先天性。从病理学上看,横纹肌肉瘤是较常见而恶性程度很高的间叶组织肿瘤,多发生于四肢,并多位于肌肉内或其邻近 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切面呈鱼肉状,灰白或灰红色,常可见出血及坏死灶。镜下观,肿瘤主要由各种不同分化阶段的横纹肌细胞组成。在成人,瘤细胞多见明显的多形性,以梭形细胞为主,伴有圆形 多角形、蝌蚪形或带状细胞。瘤细胞质红染 内有纵行的肌原纤维并可见横纹。在青少年,常见的横纹肌肉瘤则主要由分化较差 胞浆红染的小圆形细胞构成,常呈腺泡状排列 而小儿的横纹肌肉瘤常见于眼眶、颈部,还可见于无横纹肌组织的部位,如膀胱、阴道等 瘤细胞主要为未分化的梭形细胞和小圆形细胞,横纹难见。在电镜下,横纹肌肉瘤的瘤细胞质内可见在光学显微镜下往往不易发现的带有明显横纹的肌原纤维
2.病理 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分为多形型、腺泡型和胚胎型三种病理类型。
(1)多形型横纹肌肉瘤:体积较大,有时有假包膜,质较软,切面呈鱼肉状灰白色或红色,常伴有出血或坏死。肿瘤生长迅速 浸润和破坏周围组织,瘤细胞形态多样,胞浆丰富,核不规则 染色深,分裂象多。
(2)腺泡型横纹肌肉瘤:切面呈灰白色,质地如橡皮 瘤细胞胞浆少,嗜酸性,肿瘤细胞多排列成腺状,也有呈弥漫状或巢状排列 中央部分排列疏松。形成不规则空隙 即所谓的腺泡状结构。
(3)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瘤细胞多呈胚胎发育早期幼稚横纹肌母细胞及原始间叶细胞,肿瘤内有黏液样基质,切面呈黏液水肿状,胞浆染深伊红色,细胞核染色深浓。上述分型中有时可见瘤细胞类型的交叉现象。
回答者:html - 幼儿园 1级 - 提交时间:2009-11-26 1:32:00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