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出现周期 编辑本段 发生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10%的患者疼痛时间超过一个月,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疼痛可在疱疹消失后仍然存在,有的病例疼痛甚至超过数十年。与发病年龄有关,小于40岁患者很少发生,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50%,7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75%,约有10%~25%的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可持续超过一年。可于皮疹出现前或伴随皮疹出现。
病因简介 编辑本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潜伏在体内再发。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出现带状疱疹,造成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可伴随神经痛,由于某些原因,疱疹消失后,出现的病毒性病理性痛。
引发后神经痛的主要原因是,神经线的外皮粗纤维被疱疹病毒大量吞食破坏的结果,其次是残余的病毒不定期在作怪。
治疗方法 编辑本段 1、局部治疗:可用粉状阿司匹林或辣椒素局部贴敷。
2、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针对病因治疗选用,不同程度抑制病毒,促进病人的康复,及时、有效、足量用药有时能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还有一些增强免疫力药物和促进神经修复药物。
3、疼痛治疗仪治疗:随着疼痛学的发展,在疼痛学理论指导下已研制出许多专门用于治疗疼痛的仪器,如经皮电刺激、激光、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等等,已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4、中医治疗:可拔毒化淤,迅速阻截病毒蔓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阻滞的神经畅通,患处千蒲疱疹油外敷将侵蚀神经上的疱疹病毒拔出,逐步减轻疼痛,不留后遗症,使用方便,无副作用。
5、物理治疗:目前使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紫外线、超短波、直线偏振光、远红外线、激光等,治疗主要的作用是消炎止痛。
微创疗法 编辑本段 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般可首先服用抗癫痫类镇痛药,如加巴贲丁加用三环类药如阿米替林等,顽固者服用弱阿片类或阿片类镇痛药如曲马多或羟可酮等。上海沐阳医院的疼痛专家建议,当疼痛仍不能缓解或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时,可选用微创治疗的方法。
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微创方法多样,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治疗,主要的微创方法有:
1、 脉冲射频神经调整:在患病的神经上用42℃放射频率电脉冲调整2分钟,改变和纠正神经的疼痛传导。
2、 脊神经根射频消融:多种方法未能缓解疼痛的神经用射频高温毁损,阻止该神经传导之痛。
3、 植入微量吗啡泵治疗:将微电脑注药泵埋在皮肤下面,对脊髓自动注入极为微量的吗啡止痛,没有头晕、腹胀、便秘副作用。
4、 交感神经阻滞或射频治疗:射频针穿刺到达椎骨旁边的神经节,专门阻断火烧火燎样的痛与皮肤超敏痛。
5、 注射三氧调整神经:将三个氧原子结合而形成的三氧分子注射到受损的神经根旁边,发挥局部消炎、镇痛、营养神经作用。
6、 植入脊髓刺激器治疗:专门针对一至几条神经性疼痛,用微电脑发出的脉冲遮盖疼痛之传入,是目前最先进的止痛技术。[1]
参考资料: 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害人不浅 词条标签: 皮肤科 病毒感染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