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葡萄状肉瘤1例报告
0 引言
葡萄状肉瘤是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葡萄状胚胎型横纹肌肉瘤。该肿瘤主要见于10岁以下儿童,多见于泌尿生殖道和呼吸道。近年来我们诊断1例宫颈葡萄状肉瘤,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女性患者,53岁(病检号2016634),从2000年6月开始出现阴道不规则接触性出血。当地医院妇检发现宫颈处有一蚕豆大息肉,摘除后送病检。 病理报告为宫颈粘膜息肉。术后一个月在宫颈原部位又长出一息肉样肿物,当地医院病检后仍报告为粘膜息肉。2001年6月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时,此宫颈粘膜息肉已先后复发8次, 在多家医院均报告为宫颈粘膜息肉。
肉眼特征:送检物2.01.51.0cm3,灰红色,外观光滑,较透明,呈息肉状,有短蒂。切面灰红色,呈粘液水肿状。
镜下特征:低倍镜下见肿物息肉状,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局部溃破。鳞状上皮下可见一宽带状细胞密集区,瘤细胞约5~10余层(图略)。瘤细胞多数呈圆形或短梭形,胞浆稀少,核深染,核分裂易见。部分区域见有较丰富嗜酸胞浆的横纹肌母细胞样细胞(图略)。带状细胞密集区下方为粘膜水肿样区域,瘤细胞较稀疏,但在血管周围有聚集倾向,其内见少量长梭形或长带状瘤细胞(图略)。经免疫组化染色,部分瘤细胞呈myoglobin及myosin阳性染色。病理诊断为宫颈葡萄状肉瘤。
2 体会
本例葡萄状肉瘤无论是肉眼形态,还是光镜下的组织学特征均符合其诊断标准,是1例较典型的葡萄状肉瘤。在病例诊断中,本瘤尤其应注意与炎性息肉相鉴别。息肉样外观、粘膜下密集的肿瘤细胞形成的形成层或新生层及存在不同分化程度的横纹肌母细胞等是诊断该瘤的重要依据,而炎性息肉则是粘膜上皮腺体、血管及纤维组织共同增生所致,其内常伴有较多炎性细胞,不见异型细胞。仔细观察切片,二者的鉴别应该是不困难的。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