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颅后窝室管膜瘤小儿颅后窝室管膜瘤的症状

发布日期:2014-11-13 22:58:31 浏览次数:1595

(一)发病原因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有两类。一类由神经系统的间质细胞(即胶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神经系统的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形成,没有概括名称。由于从病原学和形态学上,现在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胶质瘤常见的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在胶质瘤中。神经上皮起源的肿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44%。室管膜瘤发生于脑室的室管膜细胞。

(二)发病机制

室管膜瘤来源于原始室管膜上皮,故多发生在脑室系统。第四脑室是最常见的好发部位,可向背侧生长侵犯小脑半球及蚓部;向上可经扩大的导水管突入三脑室的后部;向下经枕大孔突入椎管压迫颈髓;或经四脑室外侧孔(luschka孔)长入脑桥小脑角形成与后组脑神经的粘连。肿瘤常呈粉红色、结节状,脑室内生长部分往往边界清楚,但基底处或脑内生长部分却呈浸润性,肿瘤质地较硬,瘤细胞也常脱落于蛛网膜下腔内形成播散转移。

脑脊液循环梗阻时可出现头痛呕吐视盘水肿颅内压增高的征象,但疾病早期的呕吐症状多与肿瘤刺激四脑室底的延髓呕吐中枢有关。脑干受压症状出现早且重是本病的特点,可表现为脑桥或延髓内脑神经核受累征(如面瘫复视、吞咽反呛等)和肌力减弱、腱反射活跃等锥体束征。部分病人可因颈神经根受压出现后颈部疼痛及强迫头位。向后生长压迫小脑脚或其腹侧时,可出现眼震、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肌张力降低等小脑损害征。部分患儿可因肿瘤椎管内种植转移表现为脊髓受损征象。

病程早期即表现第四脑室底脑神经核刺激症状和锥体束受压征象,随后出现小脑受损及颅高压病症时,应想到室管膜瘤的可能。

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手段。因肿瘤多与脑干和后组脑神经粘连,使手术全切除率降低,术中加强神经电生理监测将有利于更完全切除肿瘤,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对于自四脑室底长出的肿瘤,不必勉强全切,可残留一薄层肿瘤组织在四室底,以免损伤面丘和脑干,但手术务必使脑脊液梗阻恢复通畅。室管膜瘤对放疗中度敏感,应对残余肿瘤和全脑、椎管实行放疗。而且为了防止原发灶外的种植转移的发生,对无转移的间变型肿瘤也应行预防性全脑脊髓放射治疗。室管膜瘤较髓母细胞瘤化疗敏感性更差,大剂量化疗也不能产生显著疗效。但也有学者认为化疗能使残余肿瘤增殖受到抑制,在二次手术时易从脑干和脑神经处进行剥离。

1、避免有害物质侵袭(促癌因素) 就是能够帮助我们避免或尽可能少接触有害物质。

2.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 能够帮助提高和加强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斗争。

3、维生素C、E是另外一种抗肿瘤物质,它们能够预防食物中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的危害,维生素C能保护精子不受基因学破坏而降低其后代患白血病肾癌脑瘤的危险。维生素E能降低皮肤癌的危险,维生素E与维生素C一样具有抗肿瘤作用,它是抗毒素和清除自由基的清道夫。维生素A、C、E的联合应用产生的保护机体抵抗毒素的作用要比单独应用为好。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