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疮的防治方法
黄水疮是脓疱病的俗称。在热天,空气潮湿,皮肤酸度减弱,抵抗力降低,容易被传染。孩子夏天穿衣少,皮肤外露,容易被碰伤。虫子叮咬搔抓以后,也会使皮肤出现伤口,给细菌侵入皮肤创造了条件。所以,黄水疮发病多在夏季。
得了黄水疮,开始皮肤发红,不久出现零散的豆疹及水疱。l—2天内水疱很快变大,疤液变混,形成脓疱。疱壁很薄,容易被患儿抓破,露出淡红色的肉。破处会不断流黄水,水干后结成黄色痂皮。黄水疮多见于面部,嘴周围及上肢露出的地方。患儿可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流出的黄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所以如果孩子接触了粘黄水的衣服、毛巾、手帕,以及抓了患处的手都可传染上黄水疮,所以,要特别注意隔离消毒。特别是幼儿园及学校。
病人用过的衣服、毛巾、手帕、围嘴、被单都要消毒。患儿要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病人与正常人的用具要分开,特别是玩具,更要清洗消毒。
得了黄水疮要及时治疗,治疗可根据病情轻重用药。如果全身症状明显,淋巴结肿大,淋巴管发炎或发烧,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只是局部皮肤感染,可涂外用药,并去掉痂皮,挑破水疱,用药液清洗,洗后涂药膏。每天换两次药,几天即可痊愈。
如果不及时治疗,黄水疮可在全身感染,或反复发作。还有些可继发全身疾病,如肾炎等。
对黄水疮这种病,关键还在于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勤洗澡常换衣,保护皮肤不受伤。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