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噤口痢驗案一則

发布日期:2014-10-11 17:39:23 浏览次数:1595

張某,男,7l歲。患者於7d前因飲食不潔後出現腹瀉,大便日數十行,腹痛,裏急後重,赤白下痢,赤多白少,伴有發熱。曾在當地醫院診為“痢疾”,予0.9%NS300mL+氨基青黴素3.0g,2次/d,靜脈點滴,3d後症狀未見明顯緩解,轉入傳染病院給予“菌必治”及“培氟沙星”等藥治療(具體用量不詳),ld後症狀被控制住,5d後好轉出院。出院第2天症狀復發而前來就診。症見:便次頻繁,每日10餘次,腹痛,裏急後重,下痢膿血,大便紫紅色,伴周身乏力、少氣懶言,嘔不能食,食入即吐,並伴有發熱(T38.6℃),舌質紅絳而乾,苔薄黃,脈滑數。患者精神狀態較差,萎靡不振,雙目凹陷呈脫水貌,肌肉瘦削。大便常規:RBC和WBC滿視野/HP,膿血便。診斷為“噤口痢”(虛實夾雜型)。治以清熱化濕、降逆止嘔,佐以健脾益氣為法。方用開噤散加減:黃連6g,菖蒲、石蓮子、陳皮、半夏、荷葉各10g,黨參20g,麥冬、石斛(先煎)、沙參、白朮、茯苓各10g,甘草、肉桂各6g,砂仁l0g(打碎)。6劑。

二診:藥後精神狀態好轉,雙目有神,便次明顯減少,每日1~2次,大便成形,無裏急後重及發熱,食慾及食量均明顯增加,唯仍覺輕微腹痛,舌質紅,苔薄,脈細弱。上方去肉桂、沙參、荷葉、砂仁,加赤芍、白頭翁各10g。續服6劑,藥後諸症悉平,復查便常規已正常。

按:下痢不能進食,或食入即嘔者,名為“噤口痢”。其證往往為虛中夾實。本例患者發病因於飲食不潔,濕熱疫毒蘊於腸中,與氣血相搏結,故下痢赤白膿血。熱毒挾邪氣上攻,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故見嘔吐。熱毒熾盛,正邪相爭,故見發熱。年逾七旬,患病日久,遷延未愈,脾胃虛弱,脾失健運,不能運化水穀,精微不得四布,故肌肉削瘦。開噤散出自《醫學心悟》,方中黃連、菖蒲、茯苓、陳皮、半夏、荷葉、石蓮子升清降濁、清熱化濕、降逆和中。所謂“治諸痢者,莫若以辛苦寒藥治之”,“治諸痢者,黃連黃柏為君,以至苦大寒,正主濕熱之病”(劉完素《河間六書·滯下》)。發病數日,正氣不足,故用人參;嘔吐頻繁,舌質紅絳而乾,為胃陰耗傷,故加入石斛、麥冬、沙參和胃養陰。藥證相合,故獲良效。(收稿日期:2004-03-03)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5年1月第12卷第1期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