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婴幼儿耳聋的防治

发布日期:2014-11-12 23:04:22 浏览次数:1595

中安在线讯 听力障碍者约占世界人口的7-10%,我国有听力障碍者2004万。听力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和工作、生活和社交活动,同时耳聋的诊治费用不菲,也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进行耳聋的防治成为医务人员和全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

在耳聋防治时,我们尤其要关注婴幼儿的耳聋问题。发生于3岁以前的较重耳聋,将使患儿失去语言获得和学习的机会,严重影响患儿的语言发育,造成聋哑,因而必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

如何早发现?首先,要在全社会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2004年卫生部曾发布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对我国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产生了重要推进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数量逐年增加,但质量有待提高,必须加强宣传和专业人员培训,提高全社会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一支合格的专业人才队伍。其次,医务人员和家长必须了解影响听力的高危因素,相互配合,对存在听力高危因素的患儿进行重点监控。听力高危因素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住院超过24小时;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细菌性脑膜炎;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机械通气时间5天以上;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最后,医务人员和家长必须了解婴幼儿听力和语言发育的一般规律,注意观察。对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主要观察指标为听性反射,表现为婴儿对大的声音有睁大眼睛、眨眼、惊跳或惊醒等反应;对于3个月以上婴儿主要观察指标为听觉反应,表现为婴儿听到大的声音可以转头寻找声源;对于新生儿或3岁以前的婴幼儿还可以观察刚入睡时能否被大声音惊醒?平时对声音有无其它听觉反应;对于3至5岁的幼儿,可以观察他(她)对电话铃声、哨子声或言语声有无听觉反应吗?在背后50cm小声叫他(她)时是否有听觉反应?对于5至6岁的幼儿,可以避开他(她)的视线,对他(她)发出动作指令,是否能完成?避开视线与他(她)交谈是否能做出正确应答反应?

婴幼儿听力诊断的基本原则是多次检查,交互验证。纯音阈值测定是最重要的婴幼儿的听力诊断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听觉反应观察和游戏测听来完成,但对于不合作的婴幼儿或存在多重残疾的患儿,可能无法进行此类检查。目前,听性脑干反应(其英文缩写为ABR)是临床上婴幼儿听力诊断的主要手段,但必须认识到听性脑干反应可能受发育、受试对象的生理状况、受试环境和受试参数的影响而出现误差,所以不能仅仅以某一次的听性脑干反应异常而轻率得出听力障碍的诊断,必要时应该重复检测,并参考声阻抗和耳声发射的结果,综合判断,方能得到一个正确的听力诊断。

一旦诊断确立,必须尽快明确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分泌型中耳炎是婴幼儿常见的耳科常见疾病,通过及时和适当的治疗,绝大多数患儿的听力可以得到恢复。对于对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觉障碍患儿,应首选配带助听器,一般可在6月龄开始验配并定期进行调试及评估,以达到助听器效果优化;而对于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患儿,应用助听器效果甚微或无明显效果,要进行人工耳蜗术前评估,考虑进行人工耳蜗植入。从理论上来说,听力干预越早越好,因为那样的话,更接近听力和语言发育的自然过程,不过,由于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婴儿听力诊断的金标准,而6月龄前的听力状况变异较大,为了避免误诊和损伤患儿听力,目前临床上一般选择在6月龄后开始进行听力干预。无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听力诊断是一个很专业的工作,一旦发现听力有问题而需要配戴助听器,必须去专门的医疗机构进行耳科检查和听力诊断,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否则,可能助听效果不佳,甚至损伤听力;无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患者感受到的声音会发生变化,因而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般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短时间配戴过度到长时间配戴,由低声过度到大声,由安静环境过度到嘈杂多变的环境;听觉和语言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语前聋的患儿,即尚未学会说话即出现耳聋的患儿,尤其重要。(许为青孙敬武)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