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你的孩子遭药物中毒性耳聋
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这场震撼不仅仅是因为舞蹈本身的华美,更在于参加这个舞蹈表演的全部都是聋哑演员。
这些演员为啥聋哑?据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刘艳介绍: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共有21名演员,包括12名女演员和9名男演员。21名演员中有18位是因为药物致聋,占了6/7。在这18位聋哑演员中,绝大部分都又是都是在两岁前后,因为发烧时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耳聋。这使我们在震撼之后又感到震惊。
药物虽然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但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句俗话:“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像一柄双刃剑,一旦使用不当便会伤人,制造出许多本不该发生的人间悲剧。据中国残联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共有六百余万聋哑儿童,其中七岁以下约八十万。《丽水日报》2008年3月4日报道:目前全国共有2000多万名听力语言残疾人,每年新增聋儿近3万名。有调查表明,在众多的耳聋患者中,因药物毒性作用致聋者约占一半左右。
药物中毒性耳聋指的是使用某些药物治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耳聋。1999年,国家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的临床使用规范》,公布了30种容易导致耳聋的药物,而这其中最常用的药物就有十多种: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盐酸万古霉素、阿司匹林、奎宁、速尿、利尿酸。据《百度》介绍:多年来,由于大量化学药物和抗菌素的广泛应用,己发现近百种耳毒性药物。在我国,由于尚未制定禁止和限制使用耳毒性药物的法律法规,许多耳毒性药物使用的十分普遍和随意,有些甚至达到了滥用的程度。目前,药物致聋己成为我国聋儿的主要发病原因。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目前,在《百度》中列出了常用耳毒性药物的种类:氨基糖甙类抗菌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托布霉素、洁霉素等);非氨基糖甙类抗菌素(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卷曲霉素、春雷霉素、里杜霉素、巴龙霉素、尼泰霉素、多粘菌素B等);水杨酸盐(阿司匹林、非那西汀、APC、保泰松等);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汞撒利等);抗肿瘤药物(顺铂、氮芥、博来霉素、氨甲嘌呤等);中药:乌头碱、重金属盐(汞、铅、砷等);其他:奎宁、氯奎、心得安、肼笨达嗪、胰岛素、碘酒、洗必泰等。
《百度》还提醒,在日常用药时,要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婴幼儿禁用耳毒性药物,避免随便使用抗生素。如果必须使用,也要选择无耳毒性抗生素。一旦发现有药毒性耳聋迹象,应及时就医治疗。
家长朋友们,为了你的宝宝健康成长,小心啊!一是当你的宝宝生病后,千万不要自己随意递给宝宝服药;二是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时,一定要提醒医生不能给宝宝开耳毒性药物。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