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夏季热高发 夏季应多吃酸苦食物
对此,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主治中医师邓聪表示,这种情况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小儿夏季热。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病,中医认为夏季热的发病原因内为体质虚弱,外为夏季暑热亢盛,机体不耐暑气熏蒸。“这是因为婴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健全,排汗功能不足,不能适应夏季炎热气候所引起的。”邓聪解释说。
据邓聪介绍,夏季热好发于半岁至3岁的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发病与小儿体质强弱及脏腑功能的发育健全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夏季热的发病季节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与气温有密切关系,气温越高,发热越重,发病率随气温升高而增加,近期在门诊中遇到不少患有夏季热的患儿。
据专家介绍,夏季热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长期)发热、多口渴、多尿、少汗或无汗。其热势随气温升降,持续不退,多数历时1-3月,体温可在37.5℃至39.5℃之间,应用解热药,体温只能暂时下降,并伴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烦躁、易哭、皮肤唇舌干燥等症状。
“夏季热刚发病时一般情况良好,或偶有感冒症状,但多不严重,少部分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高热抽搐。”邓聪表示,夏季热预后多为良好,发热随气温降低或在阴凉环境下能自行缓解或降低。特别是到了秋凉之后,症状多能不药而愈。有的患儿可连续发病数年,而次年发病的症状一般较上一年轻,病程也较短。
邓聪表示,对于确诊的夏季热,应根据患儿的情况对症处理,得当的护理是消除和缓解症状的关键。由于夏季热并不是病菌所致,家长不要自行给孩子服用抗生素,应注意体温变化,并以物理降温为主。
物理降温的方法之一是温水洗浴(40℃左右,10-15分钟/次,一日2-3次,洗澡后,及时穿衣保暖,以免受凉),帮助发汗降温。另外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就是“吹冷气”,把室内温度调至适宜(25℃左右),即可有效解除发热症状。当出现嗜睡、惊厥等症状时,则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为预防夏季热,高温天气要避免带婴幼儿出行,保持居室空气流畅,清洁凉爽,适当使用电风扇或空调,但温度和风力要柔和适度。小儿着衣要宽大,质地要柔软、舒适,出汗后勤换衣服。此外,宜适当多用有清热消暑作用的食材做菜或煲汤,如赤小豆、薏米、玉米须、茯苓、芦根、竹叶、莲子、百合、扁豆、绿豆、荷叶、冬瓜、凉瓜等。
邓聪表示,对于夏季热常复发的患儿,应鼓励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提高机体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虽然夏季热可不治而愈,亦不会留下后遗症,但是发热不退会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抵抗力降低,若不注意加强护理,容易引发其它疾病,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邓聪还介绍了一款婴幼儿消暑汤水:荷西祛暑汤,有清热祛暑、生津止渴的作用,可治疗感受暑热、口干、心烦、头昏脑胀等。材料为新鲜荷叶1角、西瓜1/4个,先将西瓜皮(西瓜翠衣)和肉分开,西瓜肉切成粒备用。煲内放入适量清水和西瓜皮,用猛火煲至水滚,继续用中火煲三十分钟左右,然后加入荷叶和西瓜肉粒,再煲三十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