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阴挺中医辨证治疗

发布日期:2014-10-19 14:54:41 浏览次数:1601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阴挺的病因病机5 阴挺的辨证分型6 阴挺的治疗6.1 刺灸法6.2 耳针法6.3 电针法

1 拼音yīn tǐng

2 英文参考prolapse of uterus

3 概述阴挺,病证名。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子宫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全部脱出阴道口外,或阴道壁膨出;称为阴挺。现代医学称为子宫脱垂。《景岳全书》:“妇人阴中突出如菌如芝,或挺出数寸,谓之阴挺。”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阴痔、阴脱等。又名阴突、阴茄、阴挺下脱、茄病、下(疒^番)、鸡冠疮等。《诸病源候论》卷四十:“阴挺出下脱候:胞络伤损,子脏虚冷、气下冲则令阴挺出,谓之下脱。亦有因产而用力偃气,而阴下脱者。”临床多见因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因产用力,或劳力过度、抬高负重等致气虚下陷,系胞无力而阴挺下脱,或因产育过多,房事所伤等,致肾气亏虚,带脉失约,冲任不固而系胞无力;亦有因脾虚聚湿,日久化热,湿热下注或脱垂又感染湿热毒邪所致。气虚下陷者,兼见气短乏力,小腹空坠,宜补气升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内升麻、炙黄芪用量须加大;肾虚者,兼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宜补肾益气,用大补元煎加鹿角胶、升麻、枳壳。湿热下注者,兼见脱出物表面溃疡,外阴肿胀疼痛,黄水淋漓,身热心烦,小便短赤,治宜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外治可用乌梅、蛇床子等煎水薰洗。参见子宫脱垂条。又:阴挺或指阴纵,详见各条。

针灸治疗阴挺有一定效果,治疗期间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

体质虚弱或有继发感染者可配合药物治疗。

4 阴挺的病因病机多因分娩时用力过度,或产后过早体力劳动,以致脾虚气弱,中气受损而气虚下陷;或因素体虚弱,孕育过多,房劳伤肾,以致胞络损伤不能系胞而成。

5 阴挺的辨证分型脾虚:子宫下移或脱出阴道口外,状如鹅卵,劳则加剧,小腹下坠,精神疲惫,四肢无力,带下色白,质稀量多,舌淡苔薄,脉虚弱。

肾虚:子宫下垂,状如鹅卵,小腹下坠,腰腿酸软,小便频数,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而弱。

6 阴挺的治疗6.1 刺灸法治则补脾益肾,固摄胞宫

处方百会 气海 维道 子宫

方义百会位于巅顶,为督脉经穴,乃诸阳之会,具振奋阳气,升阳举陷之功;气海为任脉经穴,能益气、固胞、调任;维道为足少阳与带脉之会,可维系带脉,固摄胞宫;子宫乃经外奇穴,是治疗阴挺之有效穴。

随证配穴脾虚—足三里,肾虚—太溪。

操作毫针刺,补法,并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2 耳针法选穴内生殖器 皮质下 脾俞 肾俞

方法毫针刺,间歇性强刺激,每次选2~3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3 电针法选穴子宫 足三里

方法子宫穴向胞宫方向斜刺,以患者感到子宫上提,腰部和阴部酸胀为度。足三里用补法,两穴得气后接通电针仪,用断续波或疏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通电15~20min,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相关文献点此查看相关文献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1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