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头疽中医临床诊断治疗方
本病多由感受风温湿热之毒,以致气血运行失常,毒邪凝聚皮肉而成;或由情志内伤,气郁化火;或房室不节,劳伤精气,以致肾水亏损,火邪炽盛;或平时恣食膏粱厚味,以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火毒内生,加之外感风温湿热,凝聚肌表,导致营卫不和,气血瘀滞,经络阻隔而成。本病具有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状脓头,继则红肿热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后状如蜂窝,脓液难以畅泄,结块范围常在9一12厘米之间,甚可达30厘米,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疽毒内陷的特点。
若毒虽盛而正不虚,正邪相搏,反应较剧,初、中期局部及全身症状均较明显。脓溃畅泄,腐肉脱落,则病情停止发展,收口较易,此属实证;中年人多见。若脏腑先自蕴毒,或有消渴病,加之外来毒邪,正虚而毒盛,正气难以化毒,则疮肿难脓难溃难敛,甚则疽毒内陷,兼见神昏谵语,气息急促等严重症状,此属虚证;多见于老年及体虚之人,或有消渴病患者。本病治疗以清热利湿,和营托毒为原则。
有头疽是发生在皮肤与肌肉的化脓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多发于项后、背部。相当于西医的痈。其特点为:患处先有粟粒样脓头,脓头相继增多,掀热红肿疼痛。由于脓液排泄不畅,故根脚散漫,肿块范围常在10cm以上,溃烂之后,状如蜂窝,同时伴有比较严重的全身症状。应与疖、脂瘤染毒相鉴别。热毒蕴滞证,治宜清热利湿、和营解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阴虚火炽证,治宜滋阴生津、清热解毒,方用竹叶黄芪汤加减;气虚毒滞证,治宜扶正托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外治分为三期:初期与溃脓期应箍围消肿,提脓去腐;若脓腐已熟,应手术切开,以彻底引流;后期则用生肌收口药。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