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疰夏脾胃

发布日期:2014-10-08 09:16:52 浏览次数:1595

疰夏又称注夏,是小儿发于夏季的季节性疾病,以全身疲困倦怠、身体瘦弱、饮食不思、大便失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因其发生于夏季,故又称为苦夏

引起疰夏的病因病理有两方面:一为小儿体质娇嫩、脏气未充、脾胃薄弱、元气不足,不能耐受夏季暑湿之气熏蒸,脾胃郁阻、中阳失展、健运失司、清浊升降失常而致。二为感受时令之气,暑湿困阻中焦,致脾胃失健而成。若湿郁化热或暑湿久蕴,则可伴见身热不扬,小便黄赤等症状。

本病病变,以脾胃关系最为密切,常见的有以下两类。

一、湿困脾胃脾为湿因,气机受阻,升运失职,清阳被蒙,症见饮食不振,精神困乏,喜卧思睡,懒言少语,下肢沉垂,时见冷恶,大便失调,或身热不扬、烦闷不安、小便黄赤、舌苔白腻或微黄腻、脉濡等。治当醒脾化湿。方用藿香、佩芒、白蔻仁芳香化湿醒脾;杏仁宣达肺气以通利水道;厚朴、法夏苦温燥湿;苡仁、茯苓、猪苓甘淡渗湿和脾,合而用之使脾胃健运,湿浊化解,诸症渐除。若湿郁日久化热,并见身热烦闷、小便短赤者宜去厚朴、法夏、蔻仁之苦燥,加入滑石、青蒿、莲叶、甘草以清解暑热。

二、脾胃虚弱先天不足,脾胃素虚或病后伤正,失于调摄,适逢夏季暑湿交蒸,元气受损,脾失健运,均可致脾胃虚弱而成本病。症见精神不振,喜卧思睡,身体瘦弱,饮食少思,口淡无味,肢软无力,大便稀溏、舌淡脉濡弱等。治当健脾补气,佐以化湿。方用北芪、党参、白术、炙甘以补中益气、茯苓、扁豆、苡仁以甘淡健脾益胃化湿;葛根、升麻、莲叶以升举清阳;陈皮、内金、谷芽以理气消导和胃,合而用之共凑益气健脾、升阳除湿之功。

三、防护1、增强小儿体质,注意合理喂养,防止其他疾病发生;2、夏令天气炎热,居室必须通风透气;3、注意饮食卫生,不过食苦寒、生冷与黏腻之物,以防损伤脾胃,但可适当用扁豆、苡仁、冬瓜、木棉花、莲叶之类,煲猪血骨汤当饮料,用以清热、解暑、祛湿而不伤正气。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