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壮热的治疗方法

发布日期:2014-10-26 12:45:18 浏览次数:1595

发布时间:2012-11-30来源:飞华健康网医生组60人关注

(打录)中医治儿科常见病证临床经验时病(麻疹风疹水痘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猩红热小儿麻痹症、小儿夏季热) 时病麻疹也称疹子。是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出疹性传染病。多发于春秋季,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主要由于病毒时邪。未病时可预防,历感病后治疗上就根据出疹先后分期限辨别证型。 病期:初热期、出疹期、恢复期、后遗症

1、初热期: 特点:发热恶寒,眼红腮赤,泪汪汪,流清涕咳嗽喷嚏,苔薄白或萎黄,脉浮数,指纹浮露,色红。耳冷尻冷,手足乍暖乍凉,口内侧粘膜有粟状灰白点。根及脊背有少数红点(报标) 证型:毒邪初发型:外感寒邪型,。内热巳盛型。 (1)邪初发型: 症状:身热,流涕,咳嗽,便泻。治则:解肌透表。 例方: 升麻葛根汤 (2)外感寒邪型: 症状:恶寒、无汗,脉浮,苔白。治则:解肌透表。例方:上四方加麻黄,另用怪柳,芜荽煎药汤熏洗。 3)内热巳盛型。 症状:热重,多汗,烦渴,苔白或薄黄。治则:解肌透表。例方:上四方加黄芩、栀子。 2、出疹期: 特点:热高,微汗,烦渴,随即发疹,每日三潮,每潮一次,疹点即增多一次。先在耳际、发痛、颈项、继则额部,再及肩膀背,胸腹、四肢、疹色红艳,耸起细密,约三日而全透,(疹点以手心足心都见为透,面部透发畅密者为佳)。 症型:风寒闭塞、毒热壅滞、正气虚弱、热毒闭肺,气血两燔、热迫入营、热入心包、热陷厥阴、热毒上攻、热毒内陷,热迫大肠。 (1)风寒闭塞: 症状:疹出不畅,身热无汗,疹色淡红而暗。治则:发散风寒。例方:升麻葛根汤加苏叶、川芎、年蒡子。 (2)热毒壅滞: 症状:疹出不畅,面赤身热,谵语,烦渴,疹色赤紫,滞暗。治则:清热解毒。例方:三黄石膏汤 (3)正气虚弱: 症状:疹出不畅,面色恍白,热微神倦,疹色淡而不红。治则:扶正祛邪。例方:人参败毒汤 (4)热毒闭肺: 症状:疹出而高热气急鼻煽。治则:宣肺清热。例方:麻杏石甘汤(5)气血两燔: 症状:疹出结成斑块,赤紫暗滞,灼热谵妄,烦渴。 治则:清气凉营。 例方:犀角地黄汤。 (6)热迫入营: 症状:疹色紫黯淡,灼热,动血(吐衄,或溺血)舌干绛起刺。治则:清营凉血。例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7)热闭心包:壮热神昏,谵语, 治则:清心开窍。 例方:至宝丹9)热毒上攻: 症状:疹毒上攻,内热炽盛,咽喉肿胀痛。 治则:清热解毒。 例方:凉膈清毒饮。 (10)热毒内陷: 症状: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治则:回阳救逆。 例方:回阳急救汤。 (11)热迫大肠。 症状:身热泄泻,或腹痛泻下赤白。 治则:清热止泻。 例方: 葛根芩连汤(2)余邪未尽型。 症状:疹回而身热不退。 治则:养阴清热。 例方:银胡麦冬汤(;滋阴解毒汤 4、后遗症。 证型:余毒上攻型、余毒蕴结型、余毒外泄型。 (1)余毒上攻型: 症状:疹后口,齿龈溃烂,或出血,或口生疮。 治则:清解余毒。 例方:黄连解毒加味汤注 单方草药: A、芜荽120克,(或干芜荽子15克)西河柳、浮萍各15克,上药选用 一、二种,加陈酒250毫升,放病室内煎汤熏蒸,使空气潮润,药液稍冷后,用毛巾沾头面四肢,日2次。用于透疹不多时(夏天不适应) B、鲜茅根60克,淡竹叶30克,水煎服,用于出疹期。 C、鲜脖荠10个,鲜白萝汁250毫升,煎药服。用于恢复期。 l猩红热为A群溶血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其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细菌。猩红热发病年龄以3-8岁小儿为主,6个月以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由于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 有专家还总结出猩红热病几大特征:一是,致病因是细菌不是病毒;二是,青霉素为特效药;三是,疹子特别,会脱皮,舌头是草莓舌。其中最为显著特征是, 皮疹最早出现的部位是颈部及上胸部,一天就可遍布全身。出疹后3到4天,舌苔剥脱,舌乳头红肿,形似草莓舌,也是猩红热的特殊症状。 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预防,但是有较好的治疗手段。杭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负责人指出,只要及早使用抗生素治疗,猩红热不仅可以很快被治愈,还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缩短传染期,几乎不会造成死亡。大家不必紧张。 类别:毒侵肺胃、毒壅上焦、毒燔气血、余毒伤阴。 1、毒侵肺胃: 症状:初期憎寒壮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甚至溃烂,肌肤丹痧隐约。脉象:浮数或沉数或沉弦。舌象:舌质红如朱,苔白干燥。 治则:疏风透邪,清热解毒。 (2)单方草药:A、土牛膝、板兰根各30克,水煎服。B、蒲公英3060 克,水煎服,连服7-10日。 儿科出疹性疾病的鉴别 类别: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 1、麻疹: 发热与出疹:发热三天左右出疹,出疹时热更高,疹色红润,疹与疹之间肤色正常。初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目赤多眵,口内侧有麻疹斑。恢复期症状:糠状脱屑,皮肤有色素沉着。 2、风疹: 发热与出疹:发热一天后皮疹出齐,色淡红,有瘙痒感。初期症状:发热或无热,可有轻度流涕咳嗽。 恢复期症状:无落屑,无色素沉着。 3、幼儿急疹|: 发热与出疹:发热三、四天出疹,出时体温逐渐下降,出时体温逐渐下降,疹色暗红,躯干臀部多见,四肢较少。初期症状:突然高热热,伴轻度腹泻呕吐,一般情况尚好。恢复期症状:无落屑,无色素沉着。 4、猩红热: 发热与出疹:发热一天内出疹,皮肤有弥漫性朱红色如涂丹,不高出皮肤,压之退色,颈、肘、腘、腋等皮肤折皱处疹出如红线状,口唇周围苍白无疹点。初期症状:高热,咽痛,扁桃体红肿上有白屑。恢复期症状:四肢有大块皮屑脱落。 猩红热中医诊疗技术 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12月8日 猩红热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杨梅舌、全身鲜红色弥漫性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为特征。少数患儿在病后2~3周可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湿热。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经皮肤伤口或产道侵入而致感染者,为外科型或产科型猩红热。 本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因病来急暴,一经发热,便见烂喉,故又称烂喉痧或烂喉丹痧。 辨证论治 1.邪侵肺卫证 [证候] 畏寒发热,咽红肿痛,皮疹隐隐。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 辛凉宜透,清热利咽。 [方药] 解肌透痧汤。主要药物:荆芥、蝉衣、射干、牛蒡子、桔梗、马勃、连翘、前胡、葛根、僵蚕、豆豉、浮萍、竹茹。咽喉疼痛者,加板蓝根、山豆根、僵蚕清热解毒利咽;咳嗽有痰者,加浙贝母、杏仁宣肺化痰。 2.毒在气营证 [证候] 高热,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咽部红肿疼痛,甚则溃烂,皮疹成片,猩红若丹。若热毒内陷,出现高热昏迷,烦躁谵语,或有抽风,皮疹呈紫红色,或伴有斑点。舌绛起刺,苔剥,脉数有力。 [治法]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 凉营清气汤。主要药物:犀角(水牛角代)、生石膏、生地黄、薄荷、黄连、栀子、牡丹皮。 若痧疹满布而不透,壮热无汗者,去黄连、生石膏,加淡豆豉、浮萍表散透痧;大便秘结,咽部糜烂,加生大黄、玄明粉通腑泻火;邪毒内陷心肝,可选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3.疹后阴伤证 [证候] 身热渐退,皮疹渐消,继则脱屑退皮,咽部赤烂,疼痛渐减,午后或有低热,唇口干燥。舌红有刺,脉细数。 [治法] 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方药] 沙参麦冬汤。主要药物: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扁豆、甘草。若口干、舌红少津明显者,加玄参、桔梗、芦根等,以增强养阴生津、清热润喉之功。如大便干结者,可加知母、火麻仁清肠润燥。 经验方 1.凉血解毒汤 [药物组成] 生石膏20克,知母9克,芦根 25克,牡丹皮10克,生地黄9克,牛蒡子6克,焦栀子6克,绿豆衣10克。 [功效]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适应证] 猩红热毒热炽盛者。 [用法用量] 水煎分早、晚服。 2.化斑汤 [药物组成] 人参3克,知母3克,石膏末12克,甘草1.5克,粳米5克。 [功效] 清营泻热,解毒滋阴。 [适应证] 猩红热后期余热未退,气阴已伤。 [用法用量] 水煎分早、晚服。 3.解毒退热利咽经验方 [药物组成] 板蓝根10克,生石膏18克,竹叶3克,赤芍5克,牡丹皮3克,芦根10克,生地黄12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3克,玄参6克。 [功效] 清营泻热,解毒滋阴。 [适应证] 猩红热邪侵犯肺卫,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水煎分早、晚服。 4.解毒汤 [药物组成] 青黛6克,儿茶6克,鲜生地黄9克,连翘9克,生石膏12克,知母9克,黄芩6克,马勃6克,甘草3克,蒲公英9克。 [功效]清热解毒。 [适应证] 猩红热邪在气营。 [用法用量] 水煎分早、晚服。 5.青蓝饮 [药物组成] 大青叶、板蓝根各15克。 [功效]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适应证] 猩红热邪侵肺卫,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水煎分早、晚服。 适宜技术 1.外洗法 方法一:紫草30克,野菊花30克,大黄 30克,地榆30克,苦参50克,每日一剂,水煎,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次20~30分钟。适于病之初中期水疱明显。 方法二:郁金20克,鸡血藤30克,赤芍30克,乳香15克,没药5克,威灵仙30克,水煎,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次20~30分钟。适于病之后期水疱已干敛结痂,但疼痛不减。 2.针灸疗法 方法一:针刺风池、天柱、合谷、曲池、少商、膈俞、血海、三阴交。每次选穴2~3个,用泻法,每日一次。适于发热咽痛。 方法二:取大椎、曲池、合谷、尺泽、委中为主穴,配以少商、太冲、阴陵泉。尺泽用毫针刺,不留针,委中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用泻法,不留针,每日一次。适于热毒壅盛,高热不退。 3.推拿疗法 方法一:开天门、运太阳、推坎宫、清天河水、清心经、揉小天心、推四横纹、清板门。用于邪犯肺卫,病尚在表者。 方法二:清天河水、退六腑、分手阴阳、拿曲池、掐合谷、揉阳池、清板门。用于毒蕴营血者。 4.食疗法 萝卜青果煎:白萝卜125克,青果6克,白萝卜切片,青果捣碎,水煎服。 樱桃煎:樱桃核10克,水煎,加糖服;或取适量樱桃挤汁一杯,炖热服。 西瓜番茄汁:西瓜1500克,番茄1000克,用洁净纱布挤绞汁液,代茶随量饮用。 猩红热病案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